3)第四十六章 海权论_我的大明新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大明军事力量的展现。世界之大,无奇不有,蕞尔小国各自偏安一隅,国家所处的环境,天气,地理都有所不同,民族性格也有不同。

  想要让所有国家遵循我大明的规则,肯定有一些国家不会搭理。那么在这个时候,就需要我大明用武力将他们征服。至于对付各国的方式,如何最大限度展现大明的武力,这个稍后再讲。”

  一众武将对这个最有兴趣,但是听到朱瞻基开个头却不向下说,一个个都有些憋闷。

  不过海权这个议题的总述还没有说完,众人这点耐心还是有的。

  “第三,就是经济力量的体现。”

  经济可不是外来词,最早在汉晋时代就有了这个专用词,原意是经世济民,所谓经济。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又有治国才能之意,还有朝廷财力,物力之意,是一个通用的社会名词。

  “曾有腐儒说,经济总量是不变的,你多拿一点,他就少拿一点,这是一派胡言。南宋时期,偏安一隅的朝廷一年税赋就达到四千万贯以上,如果经济总量是不变的,为何我大明十年前税赋不过两千万?如果是不变的,前年我大明税赋又达到三千万两白银以上?难道是朝廷把百姓的财富抢过来了吗?那为何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听到朱瞻基说一派胡言,金纯的眉头皱了一下,他对经济不太懂,但是也知道历朝历代的百姓收入,税赋都在一直变化,想反驳也反驳不来。

  他皱眉头不是因为朱瞻基的话说错了,只是认为一派胡言有点说的太狠了。

  “在孤看来,经济就是对财货的管理,是对百姓生产、使用、处理、分配一切财货过程的总称。从小的方面说可以指一个百姓家里的家务管理,大的方面指一个国家的总体税赋,消耗的概括。

  在这过程中,皇室,官员,百姓的生产、储蓄、交换、分配的各项活动都包括在里面。生产是这一过程的基础,分配是这一过程的结束。

  我大明虽然只统管大明一地,但是如果我们掌握了其他国家的经济命脉,那就等于我大明的经济力量也衍伸到了其他国家。”

  这个时候,最激动的是负责会议记录的黄渊,他弃文从武,但是对打仗没有兴趣。他从军只是想让家族力量增强,有更强的抵御风险的能力。

  从他到了海军总部以后,主要负责的就是后勤工作,对各种物资的供应,调配,在别人看来是繁琐无比的事务,但是对他来说,却乐在其中。

  而他也是对朱瞻基说的这方面内容感触最深的人,恨不得会后就跟朱瞻基就这方面的话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第四,是文化力量的展现。这一点是所有人都疏忽了,但却绝不该疏忽的一点。

  以我大明此前的四下西洋为例,滇国公劳苦功高,与三十九国进行了密切

  请收藏:https://m.shenye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