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三零章 静与动_我的大明新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划算的。

  而且,有了大明海军的保护,他们根本不用担心周边的部落起来造反,也不用担心海盗。

  他们如今在內监的引诱下,也都拿出了大笔资金进行香料种植,被內监的一帮太监彻底腐化。

  解祯期被任命为知州,这可是一州主官,如果是在大明境内,是不可能安排如此高的级别。

  但是因为在吕宋,所以并没多少人反对。

  这也是因为解家满门在朝中的影响颇大,若是一个普通的状元,恐怕早就被弹劾了。

  而榜眼刘矩,探花于谦,按照惯例,被安排在了翰林院编修。

  刘矩、于谦和解祯期不同,他们两人从来没有进过官场,所以他们两人不可能像解祯期一样,直接就想到底层去历练。

  对解祯期,他们只有羡慕,却没有嫉妒。因为解祯期自身的条件是他们根本不能比的,没有几个人能够像解祯期一样,不仅父辈位于权利中枢,还是跟太孙一起成长起来的。

  刘矩是个喜欢做学问的人,进翰林院是他自己所期望的。

  但是对于谦来说,他却更愿意做点实事,因为他自幼接受的家风教育,主要就是以职事官为主。

  不过,他没有解祯期的底蕴,所以并不敢向吏部提出自己的想法。

  在他想来,进翰林院也好,他们家族三代已经远离京城官场多年,在京城的关系大多已经淡薄,也需要他在京城重新奠定关系网。

  有了关系网,以后不管是做事官也好,外官也罢,在京城不至于毫无援助。

  于谦他们进入了翰林院,开始熟悉官场,熬资历,解祯期却被暂且搁置了起来。

  这主要是因为朱高炽离世,朱瞻基虽然身为监国,但是也要守孝七七四十九天。

  这四十九天内,程序性事务各部自决,除了重大突发事务,官员委派这样的事务,都暂时停顿了下来。

  但是解祯期也没有闲着,因为他的任命虽然被推迟,却不代表他就闲着听候任命。既然要赴海外担任一州主官,又是一新设大州,这各级官员,都需要他自己来配齐。

  同科进士中的二甲,三甲进士,如果没有被选为庶吉士,就可以直接谋任,他需要大力拉拢。

  还要给自己寻找一个经验丰富的客卿,为东山州的发展进行规划等等。

  虽然朱高炽的去世对朱瞻基来说,算是去除了登上王位的一个障碍。但是他的去世,对整个京城,整个大明,并没太大的影响。

  一切依旧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就连朱瞻基,受到的实际影响也不大。

  而在上万里之外的西北,大明与帖木儿国的战争,经过了两个多月,数千里的追击与拦截之后,进入了最后的决胜阶段。

  北路军的郑亨,很清楚自己的职责是什么。

  虽然他这次携带了十七万的骑兵,仅仅大明的骑兵就有十万之众。

  但是他也知道,

  请收藏:https://m.shenye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