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一三一章 胜利_我的大明新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这种方式下被征服,西域各部也坚持不了太久。

  更主要的是,郑亨承诺了在西域向各部落公开水力纺织技术,让西域的棉花不至于像过去一样必须要运到大明才能卖的出去,费时费力。

  他们能在当地直接织布,然后这些布料可以运到大明,更可以直接卖到西方去。

  布料在大明廉价,在西方却昂贵无比,要知道这个时候的西方,大部分人除了丝绸,就只能穿麻衣,棉布的价格高的惊人。

  郑亨此举,等于是给了西域各部一条大财路。

  当然,这一切都是在朱瞻基的允许下,他才敢答应的。

  对朱瞻基来说,棉布的利润并不是大明重视的,大明真正重视的,是如何维持在这里的长久统治。

  棉布只是第一步,今后,还会有许多大明可以外传的技术,通过西域,传到世界各地,让西域各部,脱离不了大明的控制。

  利用军队维持的统治是不能长久的,但是利用经济控制维持的统治,却可以长久。

  郑亨很清楚什么对自己才是最重要的,虽然朱棣将大权赋予给他,他却也不敢骄纵。每日准时来到朱棣下榻的王宫,汇报工作,大大小小的事务,从不自专。

  郑能给他写的信,在五月的时候,随着朱瞻基派来的使节,也到了他的手中。

  如今的郑能还在京中协助朱瞻基训练勋贵子弟,只要等他被委任总督,郑能也能来西域与他汇合。

  郑亨做的有声有色,朱棣也就放下心来,每日除了与美人欢愉,就是考虑在西域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管理机构。

  从忽鲁谟斯到撒马尔罕几千里,这里如今已经没有了大型势力,帖木儿国的灭亡,让大部分部落都臣服大明。

  大明是不可能将这些异族视为自己人的,即便维持在这里的统治,也只是为了利益,为了大明长治久安。

  所以,大明不会插手这里的民政管理,那只会费力不讨好。

  像大唐一样,建立一个军政府,保持震慑就足够了。

  至于这个政府以后会不会脱离大明的控制,不是朱棣担忧的。

  何况,以自己那个孙子的手段,想必也有更好的方法。

  在撒马尔罕悠闲地住了三个多月,到了九月初一,朱棣正式颁布圣旨,在撒马尔罕建立河中总督府。

  以郑亨为总督,沐昕为副总督,辖十万骑兵,统辖西域各部。

  河中总督府直管区域有两处,一处是撒马尔罕,一处是碎叶城,两城也将分别成为西域的贸易中心。

  两城的商税为军费,直管土地为大军提供军粮,十万骑兵的家眷将会在两年内由朝廷出钱,出力,迁徙到此处。

  这两个城市的周边都有大量的肥沃土地,不要说养活几十万人,就是养活几百万人也没有问题。

  而西域各部在三年内,每年按照部落大小,向大明缴纳一万到十万两白银的财

  请收藏:https://m.shenye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