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一百九十九章 樊楼诗会_寒门宰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但黄了以后,黄好义就成了同窗们时不时提及的笑柄。

  于是章越来了个矢口否认。

  既是来了,章越即随众人往樊楼。

  章越并非第一次来樊楼。

  樊楼虽说三层,但下面有两层乃用砖石为台基,三层再往上立柱,故而西楼一层即可一眼看到皇宫。

  西楼除了可以看到皇宫外,东西二楼之间还有一道飞桥栏杆相连。

  到了元宵佳节,樊楼阁外灯火通明,如今元夕夜里顶上皆覆莲灯,望去实为壮观。

  樊楼门外是一座巨大的彩楼,经过彩楼后则是百余的歌伎列在廊边,各个是浓妆艳抹,风姿绰约,望之一个个都好似娥宫仙子般。

  入了楼里见得一个东楼就坐得有数百人之多。

  门前两位伙计,头戴方顶样头巾,身穿紫衫,脚下是丝鞋净袜见了来客就往里面引。

  楼下散铺着七八十副桌凳,至于楼上则有六十余阁。在汴京,酒楼这些散座被称为门床马道,若你酒买得不够是不许登楼入阁的。

  至于韩忠彦这样的大主顾,人家看了即是往楼上引的。

  二楼三楼皆是回字型,中央则是天井,但见天井上吊着十几副诗牌。

  章越到了楼院中一看,但见酒酣耳热之余,一人道:“阁上又有一首元夕词作出了。”

  一人将诗牌挂在天井上。

  诗牌正反两面皆浓墨重书,只要是眼神稍好的,都可看清。

  不少酒客看了诗词似反复品味般。

  韩忠彦对章越道:“方才我等作诗题了十几首都送给宛陵先生看了,但无一人列入诗牌之中,斋长何不写一首元夕一试。”

  章越听说梅尧臣在樊楼就推道:“诸位都不成了,我这点文墨哪入得宛陵先生的法眼,我就不自取其辱了。”

  太学生们也知章越强得是经学及文章,诗词每次考试都只能勉强得中。

  一人笑道:“斋长,来都来了。”

  “是啊,我们平日写得诗词都有格式,但元夕诗词则不拘这些,是诗是词都行。只是文章不好,这诗牌写不下。”

  众人都是笑了。

  章越摆手道:“今日与同斋只闲聊不写诗词。”

  章越都这么说了,众人也不敢勉强。

  说着众人拾阶而上来到了阁内,其余同斋的看了章越却也不敢吭声,他们都是新来的,不敢直接开章越的玩笑。

  除了同斋,还有十几名歌妓或是来陪酒,或是弹唱。

  汴京人将这称为‘赶趁儿’,对于赶趁儿唱得好坏都无所谓,只要是能解闷就好。汴京很多百姓生活没有着落下,都让自己女儿或妻子入酒楼赶趁。

  在樊楼里赶趁的人比酒客还多一倍。

  阁内皆一品器皿,椅桌皆济楚,这就是樊楼的气派之处。坐在阁内,可一览汴京城元夕节的夜景。

  有人题诗记载樊楼。

  城中酒楼高入天,烹龙煮凤味肥鲜。

  公孙下马闻香醉,一饮不惜费万钱。

  招贵客,引高贤,楼上笙歌列管弦。

  百般美物珍羞味,四面栏杆彩画檐。

  这时候阁外一阵喝彩声。

  有人言道:“好诗,好诗,今年元夕诗之翘楚当属于此了。”

  韩忠彦听了有几分不服气道:“我道要看看何人所作?”

  好几名同窗跟了出去。

  章越也不在意在酒楼吃菜,逛了这么久实是饿了。

  不久韩忠彦走来,神色有些讶异。

  旁人问道:“是何人所作?”

  韩忠彦道:“是一个叫王魁,倒真是好诗,只是这名字以往都没听过。”

  请收藏:https://m.shenye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