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244章警句_北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辨是非,安居乐业,此乃万世之功德,非大贤不能取之。

  朕今设科举,便是举贤纳才之举措,裴氏为晋地之首领,若有为国为民之抱负,不妨应之,可为开万世太平之始乎?”

  ………………

  皇帝匆匆而来,匆匆而去,留下一地鸡毛。

  李破走了,裴氏众人恭送回来立即聚在正厅当中,裴世恒立即让人拿来纸墨,将皇帝留下的警句默了出来。

  众人眼巴巴的看着,心情却都是欢喜不已。

  裴世恒的一句话道出了他们的心声,“此可为裴氏家训开篇之语也,宜悬于学堂之上,让子孙日夜观之,可得千秋之气也。”

  众人纷纷点头应和,皇帝之训不可多得,尤其是这种可以存世的大理名言,更是如此。

  有人叹息一声道:“千秋之气,慨然长存,非吾裴氏可以独得,不如宣扬出去,以佐贤君之名望。”

  裴世恒也只能遗憾的点头同意,更为可惜的是没有留下皇帝的墨宝,不然这次便宜也就占的大了。

  而且皇帝还在其中夹杂了些私货……

  科举已然临近,裴氏当中意见不一,有的想先派些人参与一下,顺便观望一下风色,如果一如当年前隋一般,那以后也就没有参与的必要了。

  这属于裴氏的主流意见。

  有的人则主张应该全力以赴,他们认为科举必将成为取代察举之制的选才举措,裴氏应该在这方面占据先机。

  他们说的也很有道理,只是有冒进之嫌,年轻一代的裴氏子弟现在看来根本不愁官职,稳妥起见还是应该以试探为先,不能把筹码一股脑的都压上去。

  还有极少数的人觉得对裴氏来说,科举可有可无,甚至有的人认为这是对裴氏这样的大族豪门的打压,不应该支持不说,还要极力反对。

  之前裴世恒和在外为官的裴世清等裴氏中人书信往来,也探讨过科举的事情,大家同样是众说纷纭。

  比如裴世清回书大致的意思是说,皇帝心意已决,其意甚坚,裴氏起码要做个样子出来,不然裴氏子弟再要入朝为官,怕是要被另眼相看了。

  从这些话明显可以看得出来,裴世清也赞同先试探一番,是比较稳妥的办法……

  连裴世清都是这样一个说法,可见万事开头难,大唐开国的第一次科举就面临这样的一个情形,大家都不知道深浅,加之有前隋的前车之鉴,所以试试探探在所难免。

  反而是南边的贵族们对科考已经比较熟悉,在开科之后会比较热情一些。

  ………………

  不过现在裴氏的选择就只剩下了一个,皇帝亲自登门费了不少唇舌,还给裴氏留下了那样高的期望,也就堵住了裴氏的退路。

  不管科举成败与否,裴氏都要全力以赴,不然的话……后果你慢慢琢磨吧。

  而在六月间,各郡官考其实已经开始了,和去年冬天里在长安举行的官考相比,简直就是群魔乱舞。

  营私舞弊的事情层出不穷,各郡报上的清退名单,多数都是排除异己的产物。

  这算是李破留给李碧的一道考试题目,处理的好不好其实都无关大局,最重要的还是六月末的科考……

  亲,点击进去,给个好评呗,分数越高更新越快,据说给新笔趣阁打满分的最后都找到了漂亮的老婆哦!

  请收藏:https://m.shenye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