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742章准备_北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边默默的遥望着南方那绵延如巨蟒的山林和长城。

  东北部的契丹,奚部,靺鞨等部族都感受到了紧张的氛围,不顾牛羊还很瘦弱,扔下自己选好的草场,向北迁移。

  他们自然大多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好在没有受到可汗的招募,不然这些部族都将成为南下大军走在最前面的炮灰。

  前隋时,突厥和前隋再加上个高句丽,把东北的部族分成了三份。

  当年杨广征伐高句丽的时候,百万大军当中就有很多应大隋皇帝召唤前来参战的契丹人和奚人,还有一些靺鞨野人也来凑热闹。

  他们也确实看了一场大热闹,杨广对他们不错,没有在进行消耗战的时候让他们上去攻打辽东城。

  等到撤退的时候,那些部族的家伙也纷纷回去了自己的部落,并把杨广的糟糕表现带回到了家中。

  于是杨广第二次出征的时候,这些部落就不搭理他了,后来更是纷纷投靠了看上去更为靠谱的突厥。

  在中原战乱的初期,他们为配合始毕可汗的南下战略,对幽州进行了几次大规模的袭扰。

  当时李破率军走飞狐道,东出涿郡的时候,罗士信,刘敬升等人率突厥降人在飞狐口的黑石岭下,歼灭了一万多人的奚部大军。

  那些来犯的草原部族,其实就都是投靠了突厥的东北部族。

  后来东方汗阿史那多闻之所以产生了自立之心,其实也源于东北的这些部落让他的实力迅勐膨胀的缘故,再加上河北的很多前隋守臣纷纷率部北逃,让突厥的东方诸部更增声势。

  …………

  十几二十年忽忽即过,将中原大地搅成一锅粥的杨广早已作古,辽西草原上的部族还在繁衍生息,但他们大部分都已归于突厥治下。

  中原王朝的影响力再想渗透过去,也不是一年两年能够办成的事情。

  坐镇幽州的幽州总管宇文歆已经在任上待了三年,年年都在琢磨着怎么把营州收回来,和东北的契丹人,奚人,甚或是突厥人不断的打交道。

  可情况嘛并不算太好,前些年阿史那多闻率领突厥人赶走了南迁的室韦人,算是笼络住了东北各部的人心。

  如今就算阿史那多闻去了辽东,东北的部族也不敢轻举妄动,因为他们没有看到突厥人衰弱的迹象。

  到了今年,大唐灭掉了高句丽的消息被宇文歆故意传到了草原上,据说那些部落首领们的态度好了许多,可你要想让他们像前隋那般听令行事,也绝无可能。

  前隋是用一场场的战争,以及数十年的时间,才在长城外面建立起了威信,在慑服突厥的同时,取得了很多草原部族的敬畏。

  在这个方面,大唐明显还差了很多,在东北草原上没有建立起那么强的号召力。

  宇文歆走的还是当年他主政雁门时候的老路子,一边恢复幽州的民生,加强各处关

  请收藏:https://m.shenye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