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23章 清军的目标_扶明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那人张不开那嘴,更重要的是那些藩王也根本不会借给他,巴不得瞧他的落魄样呢,你不是皇帝一脉么,瞧丫混成啥逼样了……

  可崇祯虽然不敢想不敢做,但假若有人替他做了,且手法隐秘的话他倒乐享其成。

  比如说他有个心腹叫背锅侠,在太原时已经秘密做了些事,帮他“保护”了几个王爷,那些王爷都很“自觉很主动”的捐了钱粮,只是很遗憾这几个王爷都为“贼人”所害!

  背锅侠从来不怕背锅,只要能让大明再次崛起,背个锅怕什么,即便将来被秋后算账也在所不辞。

  所以,衡王府,我吃定了!

  衡王向来胆小怕事,历史上李自成破北京城后,青州府守将李士元干掉了前来接收的贼军大将姚应奉,然后清兵入关李士元提议让衡王自立为帝抗清,衡王差点就吓尿了,誓死不从然后就投降了清军,然后第二年就被砍了,说的直接点衡王就是个怂逼。

  李岩和李慕仙却不知道这些内情,但闻常宇说衡王胆小昏庸也担忧起来:多尔衮一到,衡王便会投降了,连救都救不得了!

  “厂督当令人快马加鞭去往青州府报信,让衡王坚拒守城以待援兵”李岩建议,常宇则苦笑:“一来不知是否来得及,二来那衡王是出了名的胆小昏庸是否听的进去还是一说,再者只恐青州府内的明军也未必靠的住!”

  “难不成青州府守兵有鞑子奸细?”李岩有时候特别好奇常宇能未卜先知很多事,但又经常自我解惑,他是东厂的老大连锦衣卫都听命于他自然知晓很多外人不知得情报。

  若只是奸细便不至于让常宇心理没底了,而是守将!青州府的守备李士元!

  可是刚才不是说李士元挺好的么,又是抗清又是杀贼的,怎么又……

  李士元,说的不是万历年间的那个清官,而是明末青州府的守备,这个人后世对他评价极为复杂,特别是青州府人尊其为守护神,因其曾三护青州府平安。

  崇祯十五年清军入山东曾掠青州府境,李士元拼死守城清军攻城未果,这是第一次保青州。

  第二次是李自成破北京后让权将军郭升统山东,其麾下部将姚应奉去青州却被李士元假装投降设计伏杀。

  姚应奉虽死了,但其手下一将赵应元却逃了,赵应元虽是贼军却是反清的,李自成败走清军入关占了青州,德王也投降了。赵应元响应一支人马杀入青州城将清朝的招抚使王鳖给斩了,这就是著名的青州事变。清廷闻讯大惊立刻派重兵来剿,这时已经隐退的李士元不知道从哪冒出来了和清廷打了商量,他入城骗赵应元。

  赵应元早闻李士元威名,就信了他想着两人联手抗清呢,结果被李士元突下黑手给杀了,余众瓦解,青州又落满清之手,也因李士元的“良计”免收兵灾,这就是他第三次救青州府!

  所以他到底是好是坏呢,说他好前两次无可厚非,可最后一次投清军而救青州府免于兵灾可就说不明白了。

  明明是贼军的赵应元扯起了抗清大旗,而明军守备却投清杀了他……

  这也是常宇纠结所在:若多尔衮的大军抵达青州府时,李士元会不会又“救”青州府百姓免于兵祸呢?

  他是献城还是抵抗。

  上一次清军攻青州不过数千,李士元有胆子打,而这次多尔衮亲率两万余骑兵,李士元那几百个府兵扛得住么,会不会为保青州百姓平安,就开了大门了呢?

  所以常宇也拿不定注意,但还是听了李岩的建议派人前去通知青州府做好准备,只不过是派自己去的!

  ……………………………………………………………………………………………………

  感谢投票打赏的书友,谢谢支持。

  请收藏:https://m.shenye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