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十章 刻板偏见_束发之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为人处世以及治国安邦的道理,套用时髦一点的说法,就是偏重管理学。

  虽不涉及其它学科,可是这套管理学,体系特别完整,小到管理自己,大到管理国家无所不包,应有尽有。

  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不是没道理的。

  可惜,这部书只对管理学有所涉猎,当年,如果没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干预,科学技术类的方法论倒是能由鲁班或者墨子的门人发扬光大。

  历史,从来没有如果二字。

  陈国刚让陈戒看《论语》,并非出于野心,他不指望陈戒将来参与国家管理。学习《论语》,只是想让陈戒出身社会前首先学会为人处世。

  除此之外,在他看来,陈戒做为华夏子孙,如果连祖先的思想境界都不了解,是不是有点太说不过去了?

  计划赶不上变化,有件事陈国刚失算了,或者说,他低估了陈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陈戒从小朋友不多,闲着没事,只能看书打发时间,小学三年级的他,阅读量已是同龄孩子的十倍有余。

  陈国刚让他学习《论语》时,杂七杂八的文章陈戒已经看了许多,那时的陈戒不懂审视,听风就是雨,文章说什么他就信什么,加上又是意识形成的关键期,有些观念他就先入为主了。

  不巧,陈戒提前接触的又偏偏是“打倒孔家店”一类极力否定传统的思想。

  所以,当陈国刚要求陈戒学习《论语》时,后者的内心相当抗拒。别说,确实和今天的情况有些类似。

  还好,陈国刚善打预防针,很早以前,他就给陈戒提过醒,一个偏听则暗,兼听则明的醒,一个不要迷信权威的醒,否则他的教学计划还真的不好开展。

  知道兼听则明,陈戒虽然抗拒,并不盲从,他给了陈国刚一个纠偏机会。

  都说真理越辩越明,不是真理越讨论越清晰,而是经过讨论,人的困惑越来越少,真理本身不辩自明,之所以需要讨论,是讨论的人心中有惑,不是真理需要纠偏。

  所谓纠偏,纠的是人,不是真理。

  庄子曾经曰过:“三人行而一人惑,所适者犹可致也,惑者少也;二人惑则劳而不至,惑者胜也。”

  现代人一看文言就头疼,其实翻译过来很好懂。庄子是说,两个明白人教一个糊涂蛋,糊涂蛋还可能把问题整明白;要是两个糊涂蛋教一个明白人,时间久了,明白人也得变成糊涂蛋。

  毕竟中华文明传承了至少五千年,文化断层的问题正在不断加深。陈国刚觉得,这个时代最严重的问题是糊涂蛋太多,明白人太少,而且随着时间推移,这个问题只会越来越严重。

  站在真理的角度说,陈国刚自认也是一个糊涂蛋,为了不要适得其反地误导陈戒,很多时候他也只敢给个方向,他更愿意让陈戒亲自寻找答案。

  有

  请收藏:https://m.shenye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