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 格局_诛日之战汉武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5月11日,文建阳和邱艳玲自青海乘坐运输机到达合肥;

  距离苏德战争爆发已有整整11日时间。抵达合肥,扑面而来的不是山东半岛战事推进的信息也非是和索菲娅洽谈的事务安排,而是云南、贵州、广西方向的军情和东南亚、苏德战场情报。

  比较历史,苏德战场局势发生了严重的偏离,但这种偏离又都在文建阳和高传辉等人的预料之中。而且这种偏离也吻合希特勒、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对局势的判断。

  借助挪威工厂事件的战略欺骗和莫斯科5月1日阅兵的分神,德国对苏联初始的攻击如若后世历史初期一样势如破竹、犁庭扫穴。

  5月1日到日48小时之内苏联损失战机达到100多架,德国军队推进入苏联国境线400里区域。

  5月1日到11日德国军队高效的推进向苏联腹地,莫斯科的损失同样在不断加剧。但克里姆林宫的校正效率远远的超出后世历史。

  就像文建阳、高传辉所猜测的一样,已经同汉华军交战大半年并屡屡受阻的莫斯科早就经历磨砺也完成了作战部队的升级编制更完成了航空工业的革新。

  战争爆发7小时之后在斯大林的雷霆手段中完成部队整编的16个方面军被紧急调动向欧洲方向,同时大量在蒙古战场得到锤炼的苏军空军集团军指挥官和飞行员火速派遣向欧洲前沿。

  出现在苏德战场的苏联空军集团军飞行员全部都是和汉华军空军鏖战长空的精锐飞行员,而一帮精锐所驾驶的作战飞机也不再是老式的伊-15、伊16,是出现在5月1日莫斯科红场阅兵式的新式拉格-F、米格-和雅克-7战斗机,同时间组建的装甲集团军也被源源不断的投送向苏德战场,在蒙古战场表现卓越而被斯大林指令扩大产量的T-4中型坦克大量出现在苏德战场。

  比较后世,德国在交战初始取得了和后世一样的战绩但莫斯科的准备和反击效率也远比后世高效而猛烈。

  所以德国的进攻并没有将斯大林打的手足无措;

  希特勒不是先知,没有文建阳和高传辉般的知道后世,结合苏联在外蒙战场对战汉华军表现,以及对苏联航空工业和战争潜力评估,德国陆军指挥部和希特勒都满意开战十日以来取得的战果。

  伦敦,丘吉尔长吁口气。

  德国如若自己所期盼一样对苏联发动了战争,苏联也没有表现出一溃千里的不堪一击,积累的军事底蕴和对战汉华军大半年不断完善的指挥体系让斯大林短时间内做出强势反击,德国蓄势一击,又利用挪威工厂事件掩人耳目的突然袭击,取得开展初期的胜利在预料之中。苏联的反击也体现了莫斯科军事实力,最好让战争一直交织在苏联,让德国和莫斯科慢慢的消耗,丘吉尔唯

  请收藏:https://m.shenye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