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57 忙_科技之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为才开始着手组建宁思实验室,到现在十一月底,两个半月时间,宁思实验室也不过刚刚筹建完毕一个月左右,而且核心团队许多人,还是实验室内部支援过来的。

  如果走社招,挖人,这点时间显然不够,校招更不可能,没有几年的工作经验,不可能直接分配到这种直接出成果的部门。

  能够一个多月完成宁思实验室核心团队的组建,还得感谢合作方给予的不少帮助。

  然而大家刚刚用一个月时间磨合得差不多了,大家都开始对宁为之前提供的一些指令集思路开始摩拳擦掌的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这次会议让所有人瞪大了眼睛。

  这人竟然单枪匹马的把指令集完成了?

  不,也不能说是单枪匹马,毕竟还是有三月智能平台的全力支持,不过真要说起来,三月智能平台给予宁思的权限也是很高的,起码相对于实验室其他项目,宁思实验室提交的计算请求跟数字模拟任务,往往能有优先排序,如果是重复性计算请求跟数字模拟任务即便是被系统驳回,也会同步提供近期的计算结果作为参考。

  所以大家是很有信心的。

  早早就曾喊出过口号,半年内一定要辅佐宁教授,完成全新指令集的构架跟编译器。

  真的,这特么是内部用来打鸡血的口号!

  当然这里的指令集可是要用于全新三维硅通管CPU设计的,可跟那些大部分都被市场淘汰掉的妖艳产品不一样,整套指令集跟编译器要体现出优异的性能,要有跟市场上流行的指令集不一样的地方,底层设计总要一些方面比经过市场检验的指令集更为优秀,所以半年时间并不算是特别夸张。

  同样大家也需要这段时间来适应节奏,同时还要等待极简EDA那边提供完整的工具链……

  然而万万没想到啊,大家的口号喊得震天响,宁为却已经独立将指令集完成了,半年?不存在的,满打满算大概只用了两个月零九天……

  于是辅助工作大概要变成学习跟了解。

  这个时候大家大概体会到了当年余兴伟协助宁为设计湍流算法的感觉。

  摩拳擦掌准备大显身手的时候,人家却把事情都先做完了。

  甚至这个阶段,极简EDA针对三维硅通管大型CPU设计工具还在紧张的制作之中,现在的版本工具链还不够完整。

  谷/span这大概算是给大家留够了充足的学习时间……

  对于宁思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来说,心情大概是极为复杂的。

  当然对于华为跟其合作伙伴来说,肯定是极为愉悦的。

  研发速度越快,意味着投入的资金越少,不说别的,宁思实验室一线研发人员总计700多号人,加上后勤、行政、财务等等人员近千人的规模总是有的。

  购买各种保险跟员工福利,按照月平均每个人头需要

  请收藏:https://m.shenye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