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8 再次燃起了战火_都市至尊邪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日常管理,自己每天去按时上课就行,教材大部分都是自己编写的,经常是讲着讲着就扔掉教材在课堂上侃大山来,仗着自己那个时空所网上所获得的丰富知识胡侃,让底下那些学员听的云里雾里,但是不得不佩服主帅知识渊博,简直是文武双全。

  赵君偶尔也去酒坊转转,这里出成果最快,赵君已经尝到了几批样酒,味道还不错,但是度数和品质和前世还是相差甚远,达不到赵君所要的目的,于是鼓励毛二贵继续改进。

  而王大贵这边的钢铁冶炼和玻璃制作也在缓慢的进行中,难度最大的就是如何制造出能耐高温的坩埚炉,经过数次改进,坩埚炉的耐温越来越高,逐步可以达到要求,这让赵君很是高兴。于是对于参与这项工作的工人给予奖励。

  “只要好好干,我赵君绝对不会亏待大家。”这是赵君见了这帮具有近代意义上的工人常说的一句话。

  时间已经到了建炎二年三月,春光明媚,正是扬州最美好的季节这里局势相对平静,但是在北方中原地区,宋军和金兵的战争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

  在东京,金军再次攻城,宗泽遣统制官李景良、闫中立等率兵万余至滑州、郑州,迎击金军,但为金军所乘,闫中立战死,余部溃退。京城要冲滑州被金军占领。宗泽命部将张撝率兵驰援,因寡不敌众,力战而死。宗泽又令统领官王宣率兵5000人救援,败金军于滑州北门。日暮,金军退兵河上,王宣度其将夜渡,令停止追击,至夜金军渡河,王宣乘其半渡,挥军猛击,斩杀金军

  东京堪堪守住。

  在陕西,在金兵西路军出大庆关(今陕西大荔县东),进犯陕西,直趋泾原路。泾原路第十二副将吴玠受经略司统制官曲端之命,率前军迎击,大败金兵于青溪岭,追击三十里,后又奉命东进,收复华州(今陕西华县)。守住了陕西防线。

  以宗泽为首的大宋军队在中原地区浴血奋战,自然引起了作为大宋临时权力中心的扬州城军民的极大关注,朝廷上下,要求出兵支援的中原作战的奏书如雪片般飞向当今最高统治者赵构,但是却被把持朝政的黄善潜、汪伯彦以时机不成熟,保护当今陛下为重全部压下,赵构依旧在行宫寻欢作乐。

  大宋朝廷的懦弱无能引起了广大民众特别是翰林士子们的极大不满,这些从东京城撤出到了应天府,又跟着赵构到达了扬州,一路上颠簸流离,对于金人的残暴导致自己痛失家园有切骨只恨,于是私底下相互串联,发表自己的言论,而新发行不到半年的《扬州周刊》则成了众士子发表自己言论,支持中原抗金的主要阵地,有的言辞颇为激烈,痛斥朝廷奸臣当道,堵塞言论,把矛头直接指向了黄、汪二人。

  而作为本来就是热血青年准备在应天府就情愿的欧阳澈则是不遗余力的支持士子们的言论,他扩大了周刊评论版的页数,一时间《扬州周刊》发行数量大增,名声逐渐在南方地区崛起。

  对于这种情况,赵君喜忧参半,喜的是扬州周刊名声一炮打响,成为大宋抗金的一面旗帜。忧的是崛起太快,大量批评讽刺朝廷的文章很有可能会带来朝廷的镇压,这种例子在赵君所在时空近代史上比比皆是。

  但是赵君不想用自己的权力制止,如果压制就失去了自己办一份报纸的初衷,他就要用文字的力量来影响大宋朝野舆论,而现在正在向这个方向高歌猛进中,虽然冒上一点风险但是是值得的。

  他只祈祷在言论风气相对开放的大宋,朝廷对于士子们的这些言论多一份宽容。

  但是,事情总是不遂人愿,这日早上,赵君在营中就接到王瑞从扬州城发回的紧急文书,《扬州周刊》报社被扬州府衙以妄议国事,骚乱视听、诽谤大臣为由被查封,报社社长欧阳澈被捕入狱。

  请收藏:https://m.shenye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