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九十六章 一定要争取时间_大国航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和涡扇六一样,这款仅仅是改型的飞机,就浪费了很久的时间,还饱受可靠性的困扰,哪怕是到1987年定型,其实问题还是不断,一直进入九十年代,才算是大致可靠了。

  曾经有一批换装了涡喷-13发动机的歼八,在装备部队之后,故障不断,最后又被迫换回来了涡喷-7.

  现在,歼-7III的研发,其实已经进入尾声了,主要的就是加工工艺的研究等等,不过,这发动机还真是让人等的焦虑,没有发动机,这款飞机就没法试飞,没法试飞,也就没法定型。

  611所是不会搞发动机的,对应的发动机的仿制任务,是交给黎阳公司的。

  等着发动机,那也没办法啊。

  说话间,走回了办公室,宋老拿出一大堆的资料来,开始给林将军汇报。

  作为一款全天候战机,它和现在的歼七是有一定的区别的,同时,它虽然变得臃肿了,但是,通过一定的方式,甚至可以提高它的性能。

  比如,这个吹气襟翼。

  “我们为了提高飞机的着陆性能,机翼加装了吹气襟翼。吹气襟翼可以有效地降低飞机的着陆速度,缩短飞机着陆滑跑距离可达35%,增升效果显著。”宋老说道:“咱们的歼七,降落速度快,不容易控制,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降低着陆速度。提高可靠性。”

  吹气襟翼,在以前的一段时间内曾经流行过,就是当后缘襟翼向下打开时,由喷管从发动机引出高压空气,从机翼后缘的狭缝中沿着襟翼上表面吹气,高速气流提高了襟翼上表面的空气流动的速度,给上表面的附面层补充能量。并通过大的偏转角由向心力和压差的平衡保持附着流动,延缓和推迟了气流的分离,从而提高最大升力系数。

  “不过,这样会增加复杂性吧?”秦风问道。

  宋老点点头:“没错,这是我们第一次搞这种结构,所以现在有很多的问题。”

  就像是可变后掠翼一样,听起来很不错,但是实施后,就会发现增加的复杂度,抵消了它的优势,这个吹气襟翼的高压空气来源于涡喷-13型发动机的压气机,这样,就需要在机翼内布置较长的管路,因此结构也较为复杂。

  同时,操作也不容易。

  而且,制造工艺也复杂,作为国内实际应用的第一种附面层控制高效能增升装置,首次采用了无铆接的全尺寸蜂窝胶接结构件,襟翼夹芯为无孔铝合金蜂窝结构件,外面板为化学铣切的铝合金蒙皮,采用J-30粘接剂将其胶接在一起而成一个整体。

  最近一段时间,研究所就在研究这个胶接工艺。

  其实,这个设计在后世,已经被验证为是失败的了,除了这款型号的飞机采用,别的都没有,后来的歼七采用了前缘机动襟翼,就大大地提高了机动性,而且,结构很简单。

  现在,宋老的想法就是吃透米格-21MF的技术,所以,他很看重,而且,现在新歼的项目又处于停顿状态,他们也只有这一个项目可干了。

  “老宋,加油啊,一定要争取时间。”林将军听完了宋老的介绍,没有说别的,而是继续这样鼓励他,这句话里,透出来了很多的含义。

  空军还在考察外购战机,如果真的定下来,国内很多没有完成的项目,都得砍掉,节省资金啊!

  请收藏:https://m.shenye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