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零二章 手不离杆_大国航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没错,这款战机在改进之后,第一次具备了这种手不离杆操作系统,这对飞行员执行任务来说,有很大的好处。”

  在以前的时候,飞行员在飞行的时候,要去控制操作面板上的各种旋钮的,尤其是落后的苏联战机,完成一个任务,经常要拨动很多开关,而这些开关往往还是胡乱地布置的,见缝插针,东一个,西一个,这样操作起来,相当的繁琐。

  随着机载电子系统的发展,逐渐地创造出来了条件,这就是将一些飞行员经常使用的的开关和按钮装在油门杆和操纵杆上,只通过按下操纵杆和油门杆上的按钮就可以完成以前繁琐的操作过程。

  这样,飞行员就可以把精力放在空战上,不用进行繁琐的基本操作了,对执行任务是有很大的好处的。

  这就是手不离开,简称HOTAS。

  历史上,第一款采用这种设计的就是F-15战斗机,美国空军的第一款三代机。(当然,也有人说是加拿大的CF105,不过一款胎死腹中的没有服役的战斗机,估计没法来争这个第一的。)

  并不是说把一些按钮放在操作杆上,就叫做手不离杆了,它的出现,离不开电子技术的进步,同样的一个操作杆,根据不同的系统选项,实现的功能也是不同的,这是通过机载计算机系统将整个航电整合起来,才能够实现的。

  比如现在,这个座舱里出现的方形的显示屏,就是实现手不离杆操作的一个重要的显示器,可以从上面显示一些操作的信息,等等,如果没有这种座舱的显示的改进,电子系统的进步,手不离杆也就是一句空话了。

  初期的各个按钮,仅仅是普通的按钮,而到了后期,这些按钮甚至会演化到四向按钮,可以上下左右分开操作,达到不同的控制目的。

  不仅仅是操作杆,左边的油门杆上,也是有按钮的,共同组合起来,实现真正的手不离杆操作。

  (油门杆最正式的说法,应该叫做节流阀,不过说这个油门杆,大家都知道,更贴近生活。)

  这也是己方新歼研制的一个目标啊!秦风在心中暗暗地想到,只有这样先进的手不离杆系统,才能够让飞行员更加放松地飞行,不用去低头找各种按钮了,的确是革命性的进步啊。

  流着口水的秦风下来了,一旁的萨拉夫给大家介绍:“我们的座舱仪表进行了调整,就是为了适应手不离杆系统,我们这里除了平显之外,还增加了单色阴极射线管显示器。比如这边,仪表板左下方是Elbit公司SMS-82存储管理系统的阴极管,右上方是Elisra公司自卫雷达告警接受装置的阴极管。”

  简简单单的介绍,也能推断出来很多的,国内战机用最简陋的雷达告警接收机,有个声音提示就行了,人家的还需要显示屏,那肯定是一种更加先进的全向告警接收机,不仅仅知道有敌机靠近,还知道敌机在什么方位上!

  大家轮流上来观看,每个人的眼神里,都带着羡慕。

  请收藏:https://m.shenye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