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一十一章:张鼓峰事件(第一更)_抗日之铁血兵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北方自然不会是华北,而是东北。

  张鼓峰,位于中苏边界线上。这座海拔仅为米的小高地东面和北面是长池和波谢特平原,西北与沙草峰相连,西南与高地相望。南面是防川村驻地,东南约公里处是中、俄、朝三国的交界处。

  这张鼓峰历来是中国的领土,但是沙俄在与清政府1858年签署《瑗珲条约》时,故意借条约不同文本偷偷把这一地区窃取。条约中文文本显示,按条约中划定的国界,张鼓峰是中国领土,而在条约的俄文文本则把张鼓峰划归了沙俄。

  事实上,按照1886年珲春界约,边境线通过张鼓峰东侧山麓。另外,1909年由珲春边务处员同驻洋馆坪中**队共同绘制的地图。边境线也是通过张鼓峰东侧的长池以东地区,走向是由南到北。1911年由俄国参谋部调查并绘制的1:84000的地图,边境线也与1909年地图标注的边境线相同。1915——1920年东三省陆军测绘局发行的地图中,边境线是通过比珲春界约边境线略为偏东的地方。

  正是因为这些依据。所以伪满洲国认为张鼓峰和沙草峰是自己的领土,把它划入了珲春县界。但是由于伪满洲国根基未稳,且境内抗联部队频频出击,因此对于这一带的并界线并未重视,更没有兵力驻守,只有少数国境警察巡视。处于半开放状态

  1938年5月,日军动员朝鲜军所属的会宁部队到张鼓蜂的姊妹峰张其峰修筑碉堡,20多天后撤回。但是仅仅过了不到一个月,苏军突然占领了张鼓峰,在山上构筑工事,布置铁丝网。日本人认为,苏军占据张鼓峰等于拥有了可以控制朝鲜和中国东北的战略要地。

  而此时日军正在进行武汉会战的前夕,也就是正要夺取黄梅和九江两个战略要地。为了避免与苏联的冲突,朝鲜军司令官小矶国昭采取不诉诸武力的方针。

  于是乎苏日双方就此事展开了谈判,大本营的外交谈判方针是要求苏联撤军。为预防万一,又命令靠近这一地区尾高龟藏的朝鲜军第19师团出动。该师团常驻朝鲜北部,其使命是准备对付苏联,而不是对中国作战。

  但是,大本营突然改变方针,企图试探苏联约态度,即打算耍弄危险把戏。日军大本营认为,在张鼓峰这样狭窄的地带,无法出动大批军队,因而不会导致大规模的战争。即使整个师团覆灭也无关紧要,这正是向苏联显示日本实力的大好时机。

  7月,日本向苏联提出,张鼓蜂附近的哈桑湖地区属“满洲”领土,应划归“满洲”,遭到苏联拒绝。

  数日后,日军松岛伍长和伊藤军曹等一行3人,化装成朝鲜族农民,到张鼓峰附近侦察苏方军事设施。由住防川的居民金海南和高云八带

  请收藏:https://m.shenye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