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六十九章:日军的危机(求订阅!)_抗日之铁血兵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队支撑一段时间,尤其是弹药。但是现在部队已经扩编到了六万余人,哪怕每个士兵每人只携带十发子弹,那也有六十万发。更不要说马铮规定部队作战每位士兵至少要携带120发步枪弹。机枪至少要携带五个基数的弹药,如此算下来就是上千万发子弹,单靠缴获根本就不可能维持部队的消耗。

  正因为如此,马铮特意申请组建了军工部。军工部的核心单位就是位于苏木山深处的兵工厂,但是苏木山位于兴和、丰镇以及天镇之间,距离日军防区实在是太近,因此马铮正和云鉴商量着要不要将兵工厂迁移到归绥或者是卓资山一带,毕竟这里不但交通发达,而且还地处绥察军区腹地,日军想要摸进来的可能性并不大。

  经过商议。马铮最终决定在卓资山建立新的兵工厂,同时在归绥以北的武川县境内建立钢铁厂。马铮知道武川一带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以金铁为主,而且日本人之前曾在武川的哈拉哈少乡建立过一个小型的钢铁厂。现在钢铁厂落到了绥察军区手里,只要派人过去开工生产就可以了,倒是省了马铮不少事情。

  有了兵工厂,有了厂,但是想要生产出来合格的子弹还是不行的,还需要生产火药的火药厂以及配套的电厂等。因此军工部在马铮的指示下是全力开动,四处招人,四处建厂。

  好在军工部部长冯安此人履历不凡,曾经是国民政府金陵枪炮制造局的负责人,同时还是一位资深的工程师,这次南下作战的时候正好被马铮遇到了,随后就被马铮说动,后来直接跟着马铮北上来到了归绥。

  而马铮也没有让他失望,直接向延安方面推荐冯安担任绥察军区军工部部长一职,同时还直接从军区紧张的经费中挤出100万大洋供他建厂。

  马铮的要求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能让军工厂生产的弹药满足部队平时训练和作战所需,至于枪支和火炮则是可以慢慢来。

  而冯安也没有辜负马铮的期望,刚刚接手军工部之后就迅速搭起了架子,随后在他的指导下兵工厂迅速搬迁到了卓资山,并且恢复生产。由于原料还算充足,兵工厂每天弹药的生产量由原来的十万发迅速提升到了三十万发。

  但既便是如此依然不能满足部队所需,六万大军按照最保守估算,一旦有战斗,每天消耗的弹药至少需要一千万发,因此每天至少生产五百万发才能满足部队所需。好在现在生产线还没有全部安装起来,产量还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的。

  这段时间马铮整个人就像是上了发条一样,忙的前脚不着后脚,甚至于都没时间去野战医院看看李澜清。

  马铮是想趁着日军这段时间还没有什么大动作尽快的提升部队的战斗力,不然等小鬼子积蓄好力量之

  请收藏:https://m.shenye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