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百八十二章:大展宏图(求订阅!)_抗日之铁血兵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东三面向南倾斜,海拔1000米左右,最低处在黄河沿岸一带。整个平原地势平坦,气候条件适宜,土壤肥沃,水源丰富,盛产小麦、玉米、甜菜、胡麻等作物和各类蔬菜,是绥远省的“米粮川”。

  据统计,这里共有可耕种土地200万亩,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73万亩,总产量亿斤,每亩粮食产量只有80斤左右。虽然较1939年增长了4000多万斤,但是对于整个绥察地区来说,这点粮食依然不能解决所有人的口粮问题,绥察地区的粮食缺口依然很大。

  还有就是,整个绥察地区牲畜存栏101万头只,相比1939年增加万头只。

  尽管发展势头不错,但是距离马峥所需的还差了很远很远。据马峥所知,土默特这个地方的生产潜力十分巨大。后世这里农作物种植面积高达800多万亩,单单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就能达到500多万亩,总产量更是多达60多亿斤。

  由于这里气候宜人,土壤肥沃。大小阡陌纵横交织,适于种植春小麦、水稻、糜、谷、大豆、高粱、玉米等农作物的生长。后世这里主要以小麦玉米以及部分经济作物为主,其小麦的年产量每年都可以突破10亿斤,每亩单产更是高达670斤。玉米更是轻松可以突破50亿斤,亩产甚至可以达到1500斤。

  这才是马峥心目中的鱼米之乡,这才是马峥心中的土默特川平原。农业产量不足严重制约着绥察地区以及绥察军区的发展,没有粮食就不能扩招更多的兵员,没有足够的兵员部队的战斗力就不能快速增长,这种现象必须得到改变。

  想改变现状可不是很容易,要知道塞北地区农牧业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就是人口少、农业技术落后。农业技术还好说,但是人口少可就是硬伤。

  1941年4月5日,马峥向全国民众进行广播演说,呼吁全国各地无地少地的农民向绥察地区移民,并且告诉全国各地的农民,只要是到达绥察地区,政府就立即给他们每人分20亩土地以及生产生活所需的绝大多数生产资料,包括农具、种子以及建房所需的部分资金。

  当然了,这些东西都不是免费的,这需要农民向政府申请。并且每年从自己的收获中偿还一部分,直至偿还完为止。

  另外马峥还呼吁敌占区的人口也可以向绥察地区转移,军区政府会给他们同样的待遇,只要是到达绥察地区,依然是每人20亩地。

  为了保证整个计划的实施,马峥特意从华夏公司抽调了3000万美元的资金用于这个的专项资金。

  对于马峥这样一个抗日英雄而言,他是这个时代最耀眼的明星,因此他的话很具有吸引力,很快山西、河南、安徽、山东、河北甚至于东北的民众纷纷涌往绥察军

  请收藏:https://m.shenye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