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682章 巡海训练为远帆(第一更)_带着系统来大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知道老夫的意思,你说。”

  毕构想问增加人手投入的钱,跟税收的比例有多大。

  再一琢磨,自己能想到,小易定然早明了。

  “目前大唐属于农耕发展阶段,突厥、契丹、奚族、吐蕃,虽说也种点东西,却以游牧为主。

  农耕的基础在于土地,沿海地区寻常山多、水多、田少。

  凡是富裕的地方,俱在平原,蜀地有两个平原,洞庭湖与鄱阳湖叫两湖平原,长江继续向下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咱们所处的位置叫关中平原。

  河北道地区的平原多,人口少,我管其叫华北平原,契丹渤海那里有东北平原,咱们养马的河套平原……”

  李易说农耕、数平原,毕构也不记,记不住,太多,他只听。

  “土地少的沿海地区,如江南东道的台州、温州、福州、泉州,他们地少。

  地少粮食自然少,吃不饱,大量的人口守着一点地挨饿。

  海上巡逻的队伍招人手,给百姓一条活路,一个过好日子的希望,他们就不会造反。

  巡海的人必须会操船,不行就练,练出来手艺,咱们以后要向外发展,通过海路。

  有利益牵扯,争斗必然不缺,谁掌握了制海权,谁就是最终的胜利者。”

  李易根本不说多少税收投入进去,钱好办。

  解决就业岗位,顺便给将来的海战培养人手,才是他的目的。

  毕构看海图:“制空权老夫晓得,热气球和滑翔翼,这制海权,别人不出海,守着陆地,你耐其何?”

  “海岸线长,你知道我从哪个地方登陆?你不生产生活?整天在沿海全线布置重兵?

  我去别的地方组织船队贸易,一百艘大海船,突然向你一处地方靠拢,你调兵不?

  你调好了兵,我就去贸易了,等买卖完,装东西回程的时候,再针对你一个地方过去……”

  “倒也对,只有千日作贼的,哪有千日防贼的。兵者,诡也!虚则实之,实则虚之!”

  毕构承认,失去了制海权又处在战争状态下,很难受。

  好在他从未认为大家都和和气气做买卖,谁都不打谁。亲兄弟还打呢,何况不同国度的人。

  “等铁路修好,他们到长安游玩,咱们让他们看种子的亩产,看我的实验示范田,再卖种子。”

  李易说回答应毕构的一千万缗的事情。

  “方才与贾章秋说话时,老夫对比广州市舶司的税收收入,一千万缗少了。”

  毕构转一圈回来,胃口变大。

  “一千万缗是虚数,能多赚就多赚,看别人的需求与财力,人家要是不想种田,咱的种子一钱不值。”

  李易笑了,你纠结这个事情作甚?钱多钱少的又没确定下来。

  “都不种,上哪收一千万缗?”毕构找到关键的地方,虚数可以多,不准少。

  “好办,比如说夷商,带回来一船土豆,抵税,土豆能卖钱,还为其他的商品把税给减少。

  如果说宁肯多交税也不买土豆种子去找地方种土豆,咱就增加税,加到他们愿意买的税率上。”

  李易给出另一套理论,我卖你东西你不买,我就从其他方面叫你赚不到钱。

  他接着补充:“作物在不同的土壤与环境下,会出现改变,咱们正好拿来看看有产量或口味更好的没

  大自然是很神奇的,总能帮着人类发现更好的东西。”

  请收藏:https://m.shenye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