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238章 大量丰收在今年(第一更)_带着系统来大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安排,希望别阴天或下雪。

  李易把烤好的一把肉串分给包括自己在内的四个人,他自己烤,不用按铃。

  他又拿上去十几个扇贝烤着,淋了汁的:“过些天,灞水庄子的一部分苗发出来,用火车先运到洛阳,再通过运河送到江南之地。”

  “给百姓种?”李成器拿着肉串问。

  “百姓看着,租百姓的地,司农寺的人教百姓,十六卫派一部分人负责守卫。

  南北天气不同,北方的大棚在日照上限制颇多,影响下一代种子繁育。

  到南边,那里耕种早。琼州咱们种胡椒的地方,送过去种子,按照步骤育苗移栽。

  兄长安排,多费心了,胡椒今年会量产,咱们种了许多。

  还有额外在八角生长的地方多种出来的,也能采摘,今年刚种的橡胶树等作物,还要等。”

  李易跟李隆基和李成器说,胡椒终于长到时间了。

  种的时候有人觉得要好几年才能收获,时间长,着急。

  但不种永远没有收获,橡胶树好好种植,七八年才能割胶。

  种,不种不行,指望海外运输太耗成本。

  而东北松子,自然生长,二十五年以上可以采松子。

  人生有多少个二十五年?即便如此,天兵军那里也开始种,同时看护松林,都是钱啊!

  二十五年后,自己的孩子就可以享受了。

  种了又不是天天守着它,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

  嫁接的十二三年能够收获,嫁接的时候累一些,时间缩短一半。

  还有种人参,五年可收获,八年的之后开始往小了长,再长大。

  这个可以计算,种一亩地的萝卜一年赚多少?五年赚多少?

  种一亩的人参,五年后赚的钱能不能比种萝卜多。

  对家中没有积蓄,每年必须赚到种萝卜钱才能生活的百姓不适用。

  他们就需要卖萝卜的钱来过日子,贷款百姓不愿意。

  李易把这些情况讲出来,大唐需要一些地盘来种特殊的药材,东北的土地就不错。

  “安东都护府可以?”李成器问。

  “行,那里不错,凡是更东北地区能种和养的东西,当地都能种与养。

  今年,不,去年当地出兵帮忙把人带回来。

  今年派人去教他们种,一定要守好了,一守很多年。

  守的时候告诉他们价值,其实他们知道,人参嘛!

  另外有一些地方也能种,在契丹的地盘,至于另外的地方,药效同年份会变弱。”

  李易对现在的安东都护府十分看重,历史上已经不在原来的位置了。

  他到大唐,就又在那里设立了都护府。

  他主要盯着那里的露天煤矿,那个煤矿的热值逆天了,含硫量特别小。

  李隆基吃两口肉:“好,安排放心的人手去,谁适合?郝灵荃?”

  “郝灵荃不行,我正找人教他夷商的语言,他需要至少会五种,然后他负责对外。”

  李易不想让郝灵荃去东北,浪费人才了。

  郝灵荃的外交能力太过出色,忽悠着别人把默啜给整死了。

  带队伍去吐蕃,又很快跟吐蕃的一群人搞好关系,把对方劝说着加入大唐籍。

  “也罢!”李隆基颔首,行。

  王翰在旁边一口东西都没吃呢,始终听着,此刻比较茫然:你们不作诗啊?

  请收藏:https://m.shenye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