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29章 岁末加俸_大明从慎重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光税银就有一千两?发财了啊!”

  “哥,等陛下把良乡的奇遇屋关停了,咱们可以在京城开啊!”张延龄一激动,说了出来。

  “嘘……”

  张鹤龄瞪了他一眼。

  弘治皇帝和大臣心惊之际,韩文踟蹰:“陛下,十三道主府的新商税,清算出来了。”

  弘治皇帝神色一紧,有些局促不安,新商税试行,顶着巨大的压力,天下官吏的俸禄,提高了三成!

  新商税收不到银子,就要从国库或内帑出。

  “新商税算出来了?”

  大臣们眼睛发直,目光落在韩文身上。

  严成锦心气浮动,新商税收不上来银子,朝廷面临废除加薪的抉择。

  变制,能不能成,就看这一遭了。

  韩文怅然长叹,半天不说话,弘治皇帝不由提醒他一句:“韩卿家?”

  韩文却噗通一声跪下:“臣……有不宥之罪!”

  弘治皇帝脸色微微一变,朕给天下官吏发的三成俸禄,全都打水漂了?

  李东阳疑惑:“难道……一万两也没有?”

  新商法的推行,没有先例可以借鉴,故而无从推测。

  所以,诸如李东阳和刘健等人,也不知到底能收多少银子。

  见情况不妙,严成锦已经掏出了免死金牌。

  韩文面色惭愧,高声:“新商税,入京仓税银,一百零八万三千四百两银!”

  弘治皇帝心跳慢了一拍,吓得手脚生寒。

  可下一刻。

  一股暖意从胸腔蔓延而出,席卷全身,他直勾勾的看着韩文,因为太过震惊,以至于没反应过来…

  李东阳等人,如坠入冰窖般,最先感受到的,不是喜悦,而是震惊!

  严成锦默默地,把免死金牌收回怀中,期间没有任何人发现。

  “怎么……怎么会有这么多银子?”

  弘治皇帝呢喃,一副“我这么有钱,我怎么不知道”的样子,痴呆半天,没反应过来。

  秋粮收上来的,包括米面、丝绢、税银等,全部换成银子,大概有两千多万两银子。

  一百多万两银子,比秋粮不算多。

  但,比往年收上来的商税,如隔天堑。

  大明的商税,从来没收上来这么多银子。

  韩文低着头,悲声:“臣这几日,也在想,还特意去了良乡一趟,如今终于想明白了,根结在良乡。

  江南和西北的商人,来良乡采购,需要雇用马车和伙计,若空跑一趟,要花许多银子,故而,商人来良乡时,带来异地的货物,回去,又带走良乡的货物,一来一回,税关就收到了银子!”

  严成锦觉得,韩文说得不对,或者说不全。

  良乡刺激大明商业,和丝绸之路的繁荣,万殊一辙。

  弗朗机和大食人,喜欢大明的丝绸、茶业、瓷器等,所以,商人就带上了丝绸等商品,去各国贩卖。

  一带一路,一来一回,丝绸之路繁荣起来。

  而在大明,

  士绅喜欢良乡的单筒望远镜、羽绒被、羽绒内衣、热水囊等,就刺激了商人的活动,同丝绸之路一样。

  良乡作为大明的义鸟,作用就在这里。

  商人走不走商,在于价值,赚到的银子,比缴纳的税赋多,便乐意走商。

  弘治皇帝眉头深蹙:“朕还是想不明白,和良乡有何关系?”

  “臣……臣恐怕,也说不明白。”韩文惭愧。

  严成锦觉得,经济跟陛下解释不清楚,不打算在堂上分析,“陛下,良乡的旅游业?”

  “陛下,臣认为,奇遇屋该取缔。”

  “对,臣也认为该取缔!”

  寿宁侯和建昌伯一本正经道。

  “……”严成锦。

  好久没在这兄弟两身上赚银子了,要不……再从这兄弟俩身上捞点银子?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https://m.shenye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