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86章 能回血的新发明_大明从慎重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脸色很快冷下来:“严成锦,你可知罪!”

  “臣知罪。”严成锦有点怂了:“臣还没说完,陛下若不方便,也可让韩大人代劳。”

  六万两银子,要不回来了……

  掉了一格血,严成锦心中极为肉痛。

  弘治皇帝脸上露出浓浓的笑意,在座的大臣,府上都有银子。

  可真正拿出来的,只有严成锦,这是为朝廷倾尽家产啊!

  弘治皇帝心中感动道:“朕不怪你,吃菜!”说着,将一块红烧肉夹进他碗里。

  颇有几分父慈子孝的意思。

  萧敬等微微含笑,点了点头。

  用过膳,弘治皇帝吩咐:“朕要去良乡,看看这大宝船。”

  陛下要出宫微访,需锦衣卫提前做足准备。

  据牟斌所知,许多百姓和士绅,在良乡瞻仰大宝船,早已人满为患。

  可陛下要去,他也只能去准备。

  听汪大夫说,陛下要出去走动走动,不可常日窝在殿中批阅疏奏。

  内阁和六部就不劝阻了。

  刘健留守内阁,李东阳和谢迁等人随行。

  三辆马车,从京城赶往良乡。

  严成锦郁郁地跟弘治皇帝坐一辆马车,弘治皇帝感慨:“许久没来良乡了。

  良乡的三万流民如何了?”

  “回禀陛下,流民还是一样的穷,他们靠着去工坊干活,堪堪能养活家人。”严成锦道。

  不乏有一小撮人,靠着良乡的繁荣赚到一些银子。

  可不是谁都有堵上家财的勇气和眼光。

  诸如梁中,仅仅是流民当中,小小一部分人罢了。

  他们代表不了良乡的流民。

  总体上,流民与过去没有多大改变,一遇大灾,还是得朝廷赈济。

  弘治皇帝叹息一声:“朕就知道是如此。”

  到了良乡的船厂,

  熙熙攘攘的百姓和士绅,全然未见过如此壮观的巨舰,衙役不拦着,围着观看许久。

  摊贩们见机叫卖。

  弘治皇帝站在它的阴影下,望着这大宝船,震惊到无以复加,需昂着头,才能看到桅杆。

  李东阳急道:“朱爷,不如上船看看。”

  弘治皇帝点点头,上了巨船,果然看见了一门门铜铸火炮。

  如此大船,加上这些火炮。

  需五千人抬动,就不足为奇了。

  弘治皇帝看向韩文和曾鉴:“工部和户部,召集力役,将船抬至天津港。”

  “臣等遵旨!”

  …………

  严府,今日沐休。

  严成锦叫人买来京城所有甘蔗和红糖。

  甘蔗压榨出汁水,流出缸中,再与红糖混在一起,倒入一口大锅。

  何能问道:“少爷,咱们要煮什么?”

  严成锦要煮白糖,糖容易焦,需要根据糖汁沸腾时的水花,来掌控火候。

  看到水花呈小泡,像煮沸的肉羹那样。

  “快拿手捻一捻,告诉本少爷粘不粘手!”

  何能望着滚烫的糖浆,差点没哭出来:“少爷,小的不敢……”

  “明年的工钱扣五十……”严成锦话还没说话,何能嗖地一下将手伸进锅里,脸色痛苦也不伸出来。

  “少爷,粘手……!”

  粘手就说明,火候到了!

  严成锦命人用桶装着,等它凝成黑沙。

  然后,将瓦溜放在缸上,瓦溜其实就是古代的漏斗。

  用草将瓦溜的下口塞住,将黑沙倒入瓦溜中。

  等到黑沙凝固了,拔掉草塞,倒入黄泥水。

  其中,黑滓流入缸中。

  而在瓦溜壁上,有一层洁白如雪的糖霜,约有五寸后。

  何能和下人们瞪大眼睛,“少爷,这是……糖?”

  严成锦就靠白糖回血了,不知能赚多少银子。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https://m.shenye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