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35章 引咎致仕_大明从慎重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爹似的。

  “传严成锦来。”

  东宫,寝殿。

  朱厚照和严成锦正在打牌,喜滋滋地摸牌,“老高不向父皇求情,是想让严师傅致仕?”

  卖官可大可小,若他朱厚照当皇帝,这就不能算是事儿。

  凿了城墙?也不算什么,鞑靼已是大明的疆域,隔着城墙多见外。

  可父皇锱铢必较,文官也不愿睁一只闭一只眼。

  严成锦正色道:“殿下快出牌,莫要胡说。”

  九边已无军功可立,日久将士必定懈怠,老爹戍守三边已无意义,只能在九边养老到死,反正陛下是不批退休的。

  老爹年有五十余,极容易被鞑靼人捅死,毕竟老爹年轻的时候就是菜鸡。

  平常,无由让老爹回京,现在正是机会。

  此事虽与老爹无关,却是督管不力,只有致仕,才能令老爹脱罪。

  陛下宽仁,加上家里有五块免死金牌。

  正好让老爹致仕,再次重启。

  朱厚照一边出牌一边认真道:“等本宫登基,就重新启用严师傅为兵部尚书,严师傅的兵法可是本宫教的,本宫相信自己的学生。”

  严成锦不应他,老爹有爵位在,是不能当文官的。

  即便朱厚照登基,也一样,百官不允许。

  谷大用禀报:“殿下,陛下派人召严大人去。”

  严成锦来到大殿中,老爹回京的日子近了。

  他这段时间查了不少九边之事,却未向陛下禀报。

  召他来,想必是为了此事。

  “严成锦见过陛下。”

  弘治皇帝深深地看了严成锦一眼,淡淡地道:“你在查九边卖官之事,为何不向朕禀报?”

  “臣未有结论,还需边将押回京城审问,以确认一事。”

  大臣们相视一眼。

  宣府距离京城最近,将领以押送到刑部大牢。

  严恪松是在延绥,也近一些,骑快马这几日就能到京城。

  弘治皇帝又开口:“查到什么了?”

  “此事,起于蒋大人请乞裁减年例银,兵部右侍郎文贵乞修边墩和发放军饷,便向太仓库和太仆寺借了一百余万两。

  如今期限到了,不敢赊账,不敢赖账,而年例银又裁剪,才想出此下策。”

  文贵是兵部右侍郎,先后在宣府、大同和延绥巡抚。

  见边陲墩堡毁坏,便请乞修筑,为了尽快动工,向太仓库和太仆寺借了银两。

  本可以用年例银归还。

  但朝廷将年例银砍到十万两银子。

  就好比借别人的钱过信用卡,只借一天,信用卡忽然降额了,拿不出来。

  文贵傻眼了,九边将士也傻眼了。

  交还的期限一到,只能从九边各镇想方设法归还。

  “臣记得此事。”

  蒋冕面色微动,他与张敷华面升,为节省九边靡费。

  大臣暗自琢磨,严成锦查此事,就必定会为严恪松求情。

  ……

  一晃十日过去,天气渐渐转凉。

  弘治皇帝在奉天殿阅奏。

  萧敬走进来禀报:“陛下,苗逵派人传信,严恪松到京城了,可要派人收押下狱?”

  刘健几人互视左右一眼。

  百官心中微动,收押下狱是秉公处置,安定侯也不能例外。

  弘治皇帝道:“让他入宫吧。”

  一个时辰后,严恪松和文贵等官员被引入大殿中。

  百官目光看向殿门。

  严恪松跪倒道:“臣掌三边军事,督管不力,不能竭忠尽节,恳请陛下准许致仕。”

  百官面色凝固,这也太快了些?

  还以为严恪松会辩解一番,没想到见面的第一件事,竟是请乞致仕

  弘治皇帝目光一凝,竟有些不忍起来,“此事还未查清楚,严卿家不必急躁,若严卿家不知情,朕会从轻处置。”

  屡次征讨鞑靼立下功勋,证明严恪松可镇守九边。

  因连坐而致仕,委实有些可惜。

  李东阳等人衡量得失后,面色犹豫。

  这时,严成锦看向几个武将:“卖官一事,安定侯可知情?”

  “不知。”

  严成锦掏出一块免死金牌:“恳请陛下,准许家父引咎致仕。”

  大殿中安静下来。

  韩福面色微动,本想将严恪松下狱,拷问一番后再审查与严成锦有无关系。

  可严成锦根本不给严恪松入狱的机会。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https://m.shenye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