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39章 王侯将相_大明从慎重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为,该派巡抚官员北上,每月查核军马和仓库货物,以杜绝虚报冒支之弊。”

  大臣们纷纷看向太上皇。

  这时,朱厚照却开口了:“以前用开中盐引,让商人将粮食运送至九边,商粮加上军屯,才堪堪够支付军饷。

  如今,商粮没了,仅靠军屯,岂会足数?

  再加上士卒的军俸,比以往高了四分纹银,九边军饷多了近一倍。

  不必查了,定没有人偷银子,是九边开支太大。”

  太上皇弘治咬着牙齿,朝政大事,岂能如此轻易就决断?

  蒋冕目瞪口呆,新皇竟知晓九边的用度。

  诸公们面色各异。

  不过,他们还是听从太上皇弘治的,新皇是观政,真正掌权还有几年。

  太上皇弘治思索片刻,看向严成锦:“九边御史衙门先行彻查,边储空虚属实,再派粮北上。”

  “臣遵旨。”

  严成锦暗自思索着,应该开拓北方的牧场了。

  良乡有奶牛,可将鞑靼人全部雇佣为力役,发展北方畜牧。

  下了廷议,朱厚照对着严成锦乐道:“父皇上朝,朕又变回本宫了。”

  朝中大臣也不听他的,依旧将他当成太子。

  “陛下无事,臣就回都察院了。”

  严成锦知道,这厮最近一直想办法让太上皇废了他,要么就准他建象房。

  “本宫并非不想当皇帝,师傅们不听本宫的,老高,你说本宫启用你的人与师傅们对抗如何?”

  严成锦连忙堵住这厮的嘴:“是朝廷的人,陛下莫要乱说。”

  “你这家伙,明明就是这般想的不,本宫只是帮你说出来罢了。”

  朱厚照知道,若宋景和王守仁为重臣,他天天去良乡也无人管。

  可如今,他两个月没有爬宫墙了。

  兵部值房。

  张敷华摘下官帽放在一旁。

  忽然,门外细细碎碎的脚步声,文吏拿着急奏冲进来。

  “张大人,四川府传回急奏。”

  如今天下平定,再急能急到哪儿去?

  张敷华呷了一口茶,才翻开疏奏,差点没把他噎死。

  朱厚照刚登基两月,西南就有人起兵造反了!

  他认真阅读每个字,面色凝重:

  西南逆贼起兵,蓝廷瑞称顺天王,鄢本恕称刮地王,廖惠称扫地王,屯兵十万余人,于汉中、东北和鄂西占据官府和民田……

  “布政使司和都察院都有疏奏吗?”

  “有!”

  起义军竟屯兵十万人,已经占据了蜀地,准备进入湖广。

  比安化王起兵更严重。

  “你去内阁请诸公去奉天殿,本官去觐见太上皇。”

  张敷华抄起官帽,大步流星走向奉天殿。

  大理寺值房。

  文吏匆匆走进来对着韩福道:“韩大人,方才兵部传回疏奏,四川十万民众反叛,太上皇召九卿去奉天殿议事。”

  韩福微微沉眉,看向少卿顾佐若有所思:“十万人反叛不是儿戏。”

  “寺卿是怕朝廷复用严恪松出征?”

  韩福点点头。

  严恪松是新皇的师傅,当初也是由新皇推举去三边。

  且严恪松身经百战,最适合出征。

  “我等好不容易才罢免此人,如再让他上任,只怕朝中不可宁啊。”

  严恪松为文官出身,如果再启用,必定像王越一样,重新为文官。

  或许,还可入阁。

  韩福总觉得,是严成锦故意如此。

  都察院值房。

  严成锦看完西北起事的疏奏后,只觉得机会来得太早了些。

  原是想等宁王反叛,再请乞老爹出征。

  可如今,四川反倒先叛乱了。

  现在启用老爹,只怕满朝官员都不准许。

  这时,小太监跑来禀报:“严大人,太上皇请您去奉天殿。”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https://m.shenye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