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十四章 官帽山论道(二)_陪他一起渡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杨亚华扛着张晶晶边走边讲,爬完第一层山时已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他把晶晶放下来休息,只有向道平在身后,其他人落下一大截。“舅舅,还有好远?”小胖子何默追上来叫着。

  “爬了999步,观景路还有1998步台阶。”杨亚华指着台阶上标记说。

  “Mygod!腊津当官的是吃干饭的,为什么不把公路修上山顶,非要修个什么观景路,不是折磨人吗?”何默可诘问错了对象,这条观景路是他亲娘舅主张修的。后面赶来的大人都知道内情,忍不住笑了。

  看着外甥塌鼻梁上架着眼镜,一副一本正经的样子,被外甥数落的杨亚华又好气又好笑;他委婉地教导外甥道,“在城里,人们吃饱了喝足了,好多人都成了小胖墩、大肚皮,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就来了,不正需要爬坡锻炼么?”

  何默搔了搔后脑勺,笑了笑,没说话。

  “再说了,最绚丽的花在崖边,最美的风景在山巅,不经历一番艰辛,你的‘god’也不能帮你摘到最美的花、看到最美的风景啊!何默,你说是不是?”杨亚华说完轻轻捏了一下何默脸上鼓起来的肥肉。

  “说得好像又几分道理。”停顿了数秒,何默嘴里又飙出一句,“不过我觉得在修一条观景路的基础上再修一条公路,岂不两全其美?”

  “哈哈!杨省长作决策时要多听听小胖墩意见呢。”向道平在旁取笑道。

  杨亚华也随大家笑了,“不当家不知盐米贵呢。”

  这时,天蒙蒙亮。向西眺望,能看见官帽山不远处的东坡。目之所及,一丛丛、一簇簇桃红梨白点缀在一片黛绿的春色中。众人欣赏着,不肯挪步。

  “这就是你主政腊津,布局的‘五个一万亩’水果基地吧?”向道平问,杨亚华点点头。

  “据说当年为了发展樱桃、桃子、梨子、李子、脐橙,三个月没与嫂子见面?”尹婷婷问。

  “是的。当年在腊津市做了几件事,虽然辛苦,但值得回忆。一是坚持修路,最欣慰的是经过多方协调,建成了腊津大桥、白腊高速路,盘活了腊津城对岸的土地资源,相当于在五年间再造了一个腊津城。二是坚持产业兴城、产城融合,腊津化工园区规划面积16平方公里,引进企业100余家,现在成为白江省发展前景最好的园区,成为国家级经济园区也是时间问题。婷婷开发的50万方‘三顾·竹榭小舍’就是在那种背景下开发的,赚了几个亿吧?三是坚持发展特色农业,‘五个一万亩’水果基地是其中最见成效的代表。腊津山脉东坡地势稍稍平缓,沙地不禁干,当时农民主要种植玉米、洋芋,温饱没问题,想要富裕缺少动力源。经过论证,东坡适合发展果木。当时农民守旧,有顾虑,认为水

  请收藏:https://m.shenye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