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八二章 北线归于平静_全球战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嘣~刷刷刷~”

  “唏律律~”

  “啊~!”

  10月12日清晨,在距离阿姆河畔约莫六十公里的地方,一场传统的骑兵大战正在展开。交战的双方,一方是张献忠率领的以蒙古族士兵为主力,夹杂一些维吾尔、哈萨克士兵,骑着矮小蒙古马、稍微高大一点的哈萨克马的六万余轻骑兵(初始兵力万),一方是赛义德和哈西姆率领的,以土库曼族、乌兹别克族为主,夹杂少量奥斯曼传统的西帕西战士,骑着相对高大的阿哈尔捷金马、阿拉伯马的四万两千余胸甲骑兵(初始兵力5万)。

  因为穿越者们把这个位面的科技树点得奇形怪状:冲锋枪都出来了,但坦克却迟迟没有出来。所以到了现在的1647年,骑兵在三大国的军队里,仍然有一定的地位,并始终保有一定的数量。

  但,到底是冲锋枪都出来了。所以,这个时代的骑兵作战,往往是双方先对冲,在冲锋的过程中打光一个弹夹,然后再用马刀决胜负——总的来说,还是传统打法占主流。

  这样的打法,在前面的一个多月里,张献忠的骑兵队很是吃亏。李自成的步兵到有可能是诈败,但张献忠的骑兵一般都是真败,战损比一直都很难看,几乎都1:2了——没得办法,在马种上,大明的骑兵太吃亏了。这也是侯赛因敢于留在沙漠里围攻李自成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方的骑兵强于对方的骑兵,可以有效保障本方的后勤线路。

  可是在12日清晨的这场战斗,局面却完全反转了过来。

  12日清晨六点,高纬度地区的太阳还没有升起来的时候,张献忠率领的骑兵就主动对土乌骑兵部队发动了攻击。而兵力虽然处于劣势的土乌骑兵,也毫不畏惧的与对方开始了对冲。

  在双方远远的打完一轮子弹,举着马刀互相完成第一次凿穿后,大明这边掉下马来的骑士仍然高于乌土骑兵。但是当双方厮杀了一个多小时,太阳完全升起来,大家的视线都变得良好后。乌土联军这边的指挥官赛义德和哈西姆眼珠子都快凸出来了:怎么回事?怎么今天打了一个多小时,双方反复凿穿七八次后,我们的士兵掉下马的数量比对方还多?

  “一群蠢货,老子的蒙古马,矮是矮了一点,可它们吃苦耐劳啊,可以持续一个多月高强度行军后仍然保持基本的奔跑能力。你们的大马,是,短途冲刺能力是强,也比我们的蒙古马高大得多。可是他们的耐力明显不如我们嘛。更不用说,昨天你们走了一整天的沙漠,而老子是在阿姆河畔休息、喂马将近十天了。”

  是的,作为半野生的蒙古马,从公元前三世纪开始,托着匈奴、鲜卑、突厥、回鹘、契丹以及蒙古,那么多的草原民族纵横一时。靠的从来不是什么高大威猛,

  请收藏:https://m.shenye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