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五十六章 倾盖如故(二)_嫡女重生之不争不羡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谁也不想逞一时口舌之快埋下祸端,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取名之人是张太傅。

  张太傅是什么人?

  天子帝师,当世大儒,清流文臣,他取的名字,世上有几人够格非议?

  士子们推敲起来,一致认定“容者,盛也”,“榕木如广厦”,“榕”之一字,既从了皇孙辈取名所循的木旁,又蕴有胸怀宽广、茁然昌茂之义,兼之淳厚古朴,委实是个极好的名字。

  和英王之子、皇长孙名中的“棣”字相比,更是有云泥之别。

  总而言之,若是把“榕”字理解为端王对端王妃的缱绻情思,便是糟蹋了张太傅的深远思虑!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那个时候,端王妃并没有精力琢磨长子的名字。

  她甚至没有足够的精力亲自看顾长子。

  端王妃到底年纪小,养胎又格外精心,孩子长得好,端王妃生产时便遭了大罪,出双月子后身子仍未复元。

  小儿多夜啼,为了端王妃能静养,端王决定亲自照拂长子。

  正院的嬷嬷、侍女们议论起来,语气里都满是艳羡,道是世上再也没有端王妃这样好福气的女子。

  端王妃淡淡的笑,心里很想孩子,却担心辜负了端王的心意,更担心过病气给孩子,最后什么也没有说。

  如此三年,端王妃身子渐好。

  大公子亦到了开蒙的年纪。

  大公子不仅生得端秀可爱,而且敏慧过人,端王为他聘请的每一位师傅都惊叹连连。

  端王妃想到自己进行时愚钝蠢笨,看着天资不凡的长子,满心都是骄傲和欣慰。

  唯一的美中不足,是儿子和她不大亲近。

  大公子虽然早慧,却到底年幼,难以理解母亲的苦衷。

  在他的记忆里,母亲只是一个模糊的身影,陪伴着他一天天长大的人,是父亲,以及乳母和小厮们。

  刚懂事的时候,他思慕母亲,曾巴巴地一日三回去母亲住的正院请安。

  却不是回回都能见到母亲……

  父亲教他,与人相交,应“闻弦音而知雅意”。

  他就想,母亲大概是不愿见他。

  那他不去叨扰母亲便是。

  端王妃对孩童心底脆弱的心事一无所知。

  她时常精心准备了甜汤、瓜果送去学苑。

  大公子的乳母笑盈盈地立在学苑门口,替大公子收下东西又替他谢恩,然后以勿要叨扰大公子进学之由委婉地劝端王妃回屋休憩。

  端王妃心里如明镜一般,面上却笑而不语,只在学苑门口远远地看一会儿大公子。

  她还犯不上和一个乳母计较……

  她的长子不是普通的孩子。

  在很多人眼里,他意味着飞黄腾达、滔天富贵。

  所以,接近他的人,心思难免多些。

  将来,他身边这样的人会越来越多……

  他现在只是个小小的孩童,自然亲近乳母。

  待他大些,她再耐心教他如何与下人打交道便是。

  大公子看着端王妃的身影,心事渐重。

  终有一日,他忍不住对父亲倾诉:“父王,乳母说,母妃生我时伤了身子,所以她不喜欢我……”

  孩童大大的眼眸里渐渐现出水光:“可我进学后……母妃时常来探望我……”

  “母妃看着我的时候,眼里总是带着笑。”

  “我觉得……母妃是喜欢我的……”

  他不安而期待地仰头看向父亲:“父王,我谁得对吗?”

  端王心里生出雷霆之怒,面上却分毫不显,他温和地抚了抚长子的发:“你是父王和母妃的骄傲,你母妃怎么会不喜欢你呢?”

  是夜,大公子的乳母突发高热,不治身亡。

  三日后,有位与那乳母交好的嬷嬷拦住大公子胡言乱语了一番,大公子惊吓过度,当场昏迷。

  请收藏:https://m.shenye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