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55章:还要做些什么_一枪刺回大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听着崔希逸的问话,宋通也笑着回道:“耐心等到就是。”

  “唐蕃的千里边境,各处都是守御严谨。”崔希逸一边在脑海中想着双方的军事对比状况,一边说道,“但处处防御,还是应该知道对方可能的进攻重点,于我方才是最为有利!”

  崔希逸的这个观点,当然是每一位作战统帅急切、务必想要了解,但又破费脑筋去思索、探寻的。

  知道了对方的进攻重点,我方就可以集中优势资源,予以事先准备。待敌人真的来进攻时,我方就可以立即动用这些优势,将对方击溃,甚至围歼。

  但我方这样想,对方也是这样想。

  从秦州一带,直到河西走廊的凉州、甘州、肃州、瓜州、沙州,都可能是唐蕃双方展开大战的战场。

  至于在何处展开真正地进攻,是双方的统帅团队,需要反复斟酌的。

  而且,这样的进攻,对于先发制人的一方,有着极大的优势。毕竟,发动突然袭击,可以令对方措手不及。

  目前的状况,是吐蕃吃了大亏,唐方占了便宜。这样说来,应该是蕃方会率先发动报复式的进攻。

  如果这成为现实,对于防守一方的唐方而言,尽可能估摸出蕃方进攻的具体位置,就显得极为重要了。

  因为长达几千里的防线,唐方当然不可能都配置上优势兵力。而蕃方,却可以凭借对山地地形、地势的熟悉,发动神出鬼没的袭击。

  此时,听到崔希逸的心中疑虑,对历史颇有了解,并且确信己方已经准备停当的宋通,显得很有自信。

  “还是在青海以西的鱼海地区!”宋通镇定地说道。

  崔希逸听罢,心中盘算许久后,还是略微摇头:“前次征战,我们就是在青海以西地区,对他们进行了大面积围剿。若是他们前来报复,也应该会心存忌惮。既然如此,他们怎么可能还会从这个方向反击呢?”

  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

  这句话,既可以鼓舞、激励人们继续勇敢前进,也有一些观点模糊、盲目的对地方。

  譬如新时代常说的“沉没成本”,就类似于赌徒心理——越是输了,越是输得惨烈,越是想要夺回损失。但大多数换来的,是更为惨重的损失。

  这是客观事实,是人人几乎都知道,都明白,也都相信的话。但就是无人愿意,或者狠下心来去改变这些事实的道理。

  宋通想着,就对崔希逸继续说道:“蕃人自恃强悍,必会心中不服。他们认为在军事力量上,他们占尽优势。前次的失败,只不过是他们没有做好准备罢了。”

  崔希逸听着宋通的话,也是连连点头。

  当下的大唐,虽然可以算作是历史上兵强马壮的强盛时期。但即便如此,或者是出于汉人天然的不侵略、只防御的心理,或者是出于不想妄兴兵戈的仁慈。

  总之,

  请收藏:https://m.shenye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