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31章:顺昌逆亡的警告_一枪刺回大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外无救兵,自己的部伍又都是死伤殆尽,就连武器也都没有的情况下,李陵选择了投降匈奴人。

  后来,他娶了匈奴女子为妻,就一直生活在匈奴境内,直到死去。他的后代于黠戛斯人中,目前存在一支。

  听到宋通连声喝问,黠戛斯人的部伍中,终于有人大声回应。

  听这回应的人数不少,宋通再说道:“既然承认是汉人的后代,那么就不应该与汉人为敌!”

  黠戛斯人沉默片刻,现场只能听到寒风的呼啸声。

  阿史那博恒见黠戛斯人不断地接头接耳,心里有些担忧。他凑近宋通说道:“将军,趁着他们犹豫不定,我们一鼓作气杀散他们就是!”

  宋通略微摇头,回应着说道:“不可!”

  果然,黠戛斯人商量之后,就有人走出阵前。

  这人到了宋通近前,躬身施了一礼后说道:“我们听从您的建议,先退回去。”

  阿史那博恒暗自佩服宋通的镇定,但他还没开口,却见宋通再大声说道:“想要永远安宁吗?!”

  黠戛斯人听了再是一愣,呆看着宋通不语。

  世人谁想一降生下来,就每天都沉浸在相互的仇杀之中呢?

  大漠安宁?当然想啊!

  可是大漠千百年来,从未有过一天的安宁。现在这名唐将说的话,岂不是妄言吗?

  不待黠戛斯人开口,宋通继续大声说道:“我等既不是来帮助你们拼杀回纥人,也不是帮助他们来与你们拼斗的。现在,大漠中最为猖狂的人,就是处于乌德鞬山的突厥人!”

  黠戛斯人听到这话,不禁连连点头。

  “他们出尔反尔,对大唐的恩遇阴奉阳违,报以嘲笑。”宋通大声陈述着突厥人的无礼。

  他的话,并不是虚言。现在仍有唐代李隆基派了许多唐人工匠,去乌德鞬山的突厥汗庭,相助突厥人修筑城池。另外,在突厥可汗的叔叔去世时,李隆基特意派人送来国书,并镌刻在巨大的石碑上,作为记颂。

  这面石碑的正面,是李隆基亲笔书写的期待两方和睦的寄语。而狡诈凶残的突厥人,在汉人工匠离去后,却在这座石碑的两侧,镌刻上了仇视唐人,挑拨各族不和的言语。

  唐玄宗李隆基的题述大致是:且特勤,可汗之弟也。可汗,犹朕之子也。父子之义,既在敦崇;兄弟之亲,得无连类。俱为子爱,再感深情。是用故制作丰碑,发挥遐徼,使千古之下,休光日新。

  而突厥人再于石碑的其它几侧,除了歌颂逝者的丰功伟绩之外,另外记写:汉人不让真正聪明的人和真正勇敢的人获得发展。如若有人犯了错误,汉人决不赦免任何他人,从其直系亲属,直到氏族、部落。你们这些突厥人啊,曾因受其甜蜜话语和精美物品之惑,大批人遭到杀害。啊,突厥人,你们将要死亡!如果你们试图移居到南方的总材山区及吐葛尔统平原,突厥人啊,你们便将死亡!……

  当然,还有对于其他诸族的警示,无非就是顺昌逆亡的话予以警告。

  听着宋通的慷慨陈词,也备受突厥人欺凌的黠戛斯人,心中逐渐生出怒火。

  可是这样的怒火又不是一天才有的。多少年以来,黠戛斯人之所以躲在高寒之地,正是因为突厥人地不断欺侮。

  打不过突厥人,更好提防兴盛起来的回纥人,黠戛斯人的处境,可谓艰险。

  请收藏:https://m.shenye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