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54.你可知道,白居易还科举作弊(5000字求订阅)_颠覆了这是皇帝聊天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黄历史上,最典型的科举作弊现象了。

  而且还是有钱人专属的模式。

  陈通:

  “白居易科举作弊的方式叫做:冒籍!

  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冒用户籍。

  用我们的现在的话来讲,就是高考移民。

  因为白居易是长安人,那么按照规定,他应该再长安参加的乡试。

  但当时的长安那是人才济济,他那点水平,给人家提携都不配。

  他考了好几次,都落榜了。

  就在白居易以为此生都无望的时候,他的叔叔却跑到了安徽当官。

  于是乎,白居易就利用权贵的关系,直接把户籍挪到了安徽。

  虽然说安徽在现在来说算是高考大省,但对于当时的唐朝来说,那就是偏远地区,竞争力跟长安根本无法相比。

  白居易这才从安徽开始进行科举,最后才考上了。”

  朱棣心中腻味的不行,他最恨这些利用权力,破坏公平的事情。

  诛你十族(盛世雄主):

  “怪不得人们这么痛恨权贵豪门。”

  “怪不得说,寒门难出贵子!”

  “就是这些人不守规矩!”

  “这白居易要是放在明朝,洪武大帝朱元璋都能让他坐牢,直接打断他的腿,看他还敢不敢冒籍!”

  “我终于知道,文化人的专业和人品,根本毫无关系。”

  “就这,还整天喊着怀才不遇。”

  “真是醉了!”

  陈通呵呵一笑。

  别看白居易名头挺大的,就冲他破坏科举,带头作弊,还有歌颂李隆基和杨玉环的暗点破事。

  陈通就异常反感。

  高能低德的人,太多了。

  陈通:

  “现在,谁还敢说黄巢有能力考上科举?

  他的诗词水平能搞得过白居易?

  能高的过李白杜甫?

  要知道,李白甚至连科举都不参加,直接走了一个终南捷径,因为他就知道考不过。

  因为在唐朝,科举考试选拔的官吏,只占了极小的一部分。

  这才是真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包括杜甫都是没考中科举!

  这就可以看出,在唐朝考科举,那真的是难如登天。

  就是在科举比较发达的宋朝以及明清,大才子,大诗人,大文豪落榜的那也比比皆是。

  比如蒲松龄一生就考了44次,照样还不是落榜了!

  你黄巢的才华能比得过他们吗?

  而且黄巢当时还是在山东,山东在唐朝来说,那也属于科举大省,毕竟那是孔孟之乡。

  你这竞争压力有多大?

  因此,他黄巢考不中科举,那只能说明,他没有达到科举考试中那万中无一的水平。

  这是科举这个筛选制度本身的残酷性决定的,并不是因为什么唐末的腐败。

  并且,黄巢是不差钱的人,而且还是有一定背景的人,这样的人落榜,那只能说明一点,

  水平不够!

  他并不是那种寒门学子,被人还挤掉了名额。

  只要黄巢能够达到人家的水平线,你以为黄巢不会去

  请收藏:https://m.shenye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