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85章 争一争_我妻薄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同。

  假如想借互市施展手脚,大同是唯一的选择。

  情况严峻,她逐渐严肃起来,斟酌道:“你需要一个打败别人的优势。”

  谢玄英问她:“你有什么想法?”

  “搞掉竞争对手。”她说了一个最简单的。

  他道:“吏部选人,插不上手。”

  “借力而为?”程丹若道,“地方治理依靠三司,按察司和都司能借力吗?”

  谢玄英说:“九边的情况很特殊,有时设总督,有时以佥都御史巡抚。如今的三边总督由大司马兼任,故设一巡抚统领民政,这人是崔阁老的人。山西总兵是原来的太原参将,箭伤瓦剌恭顺王的那个人,原来是李首辅提拔上来的。”

  他评判了番,谨慎道,“他以参将升任总兵,能耐不小,具体可以让父亲出面打听,但我们对他并不了解,恐怕难以借力。”

  程丹若叹口气:“攀不上关系,也不了解为人,用不上。”

  “不错。”谢玄英总结,“还是以打动陛下为先。”

  “所以,我们要写一份很漂亮的奏疏?”确定了方向,就该开动脑筋,“你对大同了解多少?”

  谢玄英:“我妻子的祖籍?”

  程丹若:“……好吧,我想想。”

  她整理思绪:“大同西北高,东南低,西北是山地丘陵,东边是平原,在阴山、燕山、吕梁山、太行山的交叉之地

  ,地形很复杂。”

  谢玄英困惑地看了她一眼,但没有打断她。

  “四季分明,冬天长,降水不多,非常缺水。”程丹若细数优缺点,“但山西多煤、铁,长于冶炼,也有盐、绸、瓷器,酿酒也多。”

  “农耕你已经说过了,可以尝试种植红薯,但红薯固然易存,想换成银子,光卖粮食是不行的,也很难运输到南方。我觉得,可以考虑制作成红薯粉,只要产粮上去,做粉的作坊就能像酿酒坊,养活一批失地的农民。”

  谢玄英干脆搁笔,专心听讲。

  “人口在涨,每个人分配到的土地在变少,达官显贵又兼并土地,‘富者连田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就算你清田,也不可能把人都杀了。”

  资本主义萌芽是必然的。

  教你如何设置阅读页面,快来看看吧!

  程丹若道:“让地里长出更多的粮食,办一些作坊,让一部分失田的农民能够以手工养活自己,商业发达了,这地方自然就会慢慢繁荣起来。”

  “这是以后的事,大同战乱频繁,许多耕田都荒废了。”谢玄英说,“当务之急还是引来流民,令其耕种发展。”

  她无所谓道:“先写着嘛,陛下看了也高兴。”

  给皇帝这种领导办差,不画大饼怎么行。

  “再说点实际的。”他催促,“与互市有关的。”

  “铁不能卖,盐和粮食控制着卖,布料和茶可以多卖,瓷器大卖。”

  谢玄英心道:和他想的一样,这是她从

  请收藏:https://m.shenye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