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百六十二章 镇海见闻(上)_脸谱下的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天蒙蒙亮,不闻鸡鸣,但街道上的嘈杂声让胡应嘉悠悠醒转,发了会儿呆,他起身默默洗漱,在脑海中回想南下这段时日的经历,不得不承认,自己完全不是那位的对手,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

  胡应嘉自幼苦读诗书,得多位大儒教导,敢言事,敢任事,同乡长辈曾经如此评价,“锐气无双”。

  “锐气无双”这个评价换个说法就是“失之以刚”。

  其实钱渊在京中也有类似的评价,不过那是嘉靖三十五年前后,那是存在于中低层官员中的,在两度南下,于东南、朝中几番博弈后,“锐气无双”的评价并不适合钱渊。

  但胡应嘉回京时间不长,脑海中钱渊的印象还是那个两次将邹应龙踹飞的形象。

  “大人,用点粥?”杂役赔笑在门口说:“还有豆浆、豆脑、馒头、包子、面条。”

  “随便来点。”胡应嘉起身下楼,撞见一个户部的小吏。

  “胡大人,今日中丞大人回杭州……”

  “你们去吧。”胡应嘉脸色一沉,“欧阳必进致仕两年,犹能起复为刑部尚书。”

  在亲眼目睹钱渊在东南的地位之后,胡应嘉觉得谭纶这个浙江巡抚之位只怕有钱渊之功。

  杂役端上两根油条,一碗豆脑,肉包素包各两个,胡应嘉尝了尝豆脑,黄白黑绿红各种颜色混杂在一起,闻了闻,一股清新的豆香,登时胃口大开。

  一旁也在喝豆腐脑的小吏和同僚闲聊笑道:“这还是钱家酒楼流传出来的,味道真不错。”

  “京城的钱家酒楼好像没有……”

  “的确没有,不过随园小厨房有,陈大人提过。”

  胡应嘉登时觉得不香了,将碗一推,起身出了门。

  抵达镇海也有两天了,胡应嘉还没怎么出门,毕竟通商一事和他不搭界,那边热热闹闹,他也懒得去讨人嫌……看到不爽的他想说,但万一话里有漏洞,钱渊就一刀一刀捅过来,躲都躲不开。

  ————

  不过今天要出门一趟,胡应嘉也没叫人跟着,京中南下那帮人……应该都在城门口给谭纶送行。

  想了想,胡应嘉特地往城东处走去,虽才晨间,但街上已然是人来人往,道路两旁的商铺早就开门了,行人不时从这家店窜到那家店,掌柜的还在后面追着嚷嚷。

  这般商市,胡应嘉也只在南京、临清、苏州、杭州等商业重镇见过,他转了个弯换了条街,参差相仿。

  街上的行人都脚步匆匆,夹杂着各地口音的官话不时在各个角落响起,如胡应嘉这等缓步慢行的不太多见。

  三甲进士,选官江西宜春知县,因政绩卓越被调回京入六科为给事中,胡应嘉不是那种只会卖弄嘴皮子的官员,更别说其兄、其父、其祖都是进士出身,也都是在地方上长期任亲民官。

  胡应嘉敏锐的察觉到,虽然人来人往,看起来乱哄哄

  请收藏:https://m.shenye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