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97章 余波_万历新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点吓死。刺客唱着《鸣凤记》把张居正他爹杀了,王家搞不好要全给张老爷子陪葬。待白色恐怖弥漫全国,《鸣凤记》中包含的政治隐喻也被人无限引申、挖掘——王世贞敢指天誓日,士林众人对《鸣凤记》的阅读理解绝对超纲!

  然而,王家自从跌入谷底之后,仿佛身上有了保护罩一般。锦衣卫大索天下期间,连找王世贞问话的人都没有。他松了口气的同时,对冯邦宁身后的势力越发看不透——李秀山的能力固然能保住自己,但连问话都没有绝对夸张。

  因此,对于冯邦宁的指令,王世贞毫无反感。其实他的思想从层次上来说,已经近乎形而上学,理所当然的认为战争、土地和财富这些东西都很扯淡。但接到冯邦宁的传信之后,王世贞接受的也很顺滑,完全无抵触感,他甚至觉得自己本来就是个爱国者,鼓吹战争理所当然。

  喉舌的重要性就在于此,也是朱翊钧在亲政之后就敢变法的最大底气。新军固然能扫平反叛,但变革引发叛乱乃至内战,却不是朱翊钧所愿。因此,掌握了舆论利器,就握住了大半人心。

  因此,冯保在无旨越线之后,还能得保首领,一方面冯保所为在客观上推动了丁忧制度的改革;另一方面,也给朱翊钧消灭变法反对者提供了道义制高点;最后,在掌握江南舆论、人心方面,冯保确实也不可或缺。

  当然,冯保自以为做的神不知鬼不觉,才会在朱翊钧揭破之后心丧若死。且经过“赐死”之后,他已经彻底明白了自己越线的后果。

  随着露布飞捷的北上,江南、两江的民间关于缅甸的信息,也跟着战地记者的报道大规模流传:“缅甸多金玉,盛产稻米。”要发财,去缅甸;要饱腹,也可以去缅甸。据说因为天气热,那里的树上终年生有可食的香甜果实,就是做个懒汉,也饿不死。

  于是,苦于东北天寒地冻,不敢下定决心移民的南方贫民,有些就动了迁移到缅甸的心思。随后,更有吸引力的说法也出现了:因为缅甸国主几十年来穷兵黩武,缅甸壮年男子大半都亡在沙场,整个东吁王朝女多男少,只要汉儿愿意去定居,一妻二妾起步——若是你身体壮实,娶十个八个的都不用彩礼钱。

  这下子得知消息的光棍男子都动心了,因为人多地少,多年来溺杀女婴导致的人口失衡终于有了解决途径。各地传讲缅甸消息的人口沫横飞,恨不得自己抛弃妻子也能去过过瘾:

  “咳,这缅甸男人有福。他们只管打仗,修房子。地里的活儿是一点不干的,都是女人干。”

  “我们这里女人也做地里活,没甚了不得。”

  “你一个老婆都没有的人,到那里三个老婆伺候,两个下地干活,一个用来生娃,还不美死?”

  “咦,让你

  请收藏:https://m.shenye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