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二十七章 亮策_三国从益州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交。

  待之快要离开时,刘炤出言表明了他此番拜访的另一侧目的,他从袖子里拿出了一张地契,放在了案几之上。

  “吾前数日得知,孔明和孝平当前求学于庞公处,往来家舍不便。此为吾多年前于襄阳时,于沔水之畔,购置的几亩薄地。位置正巧于庞公等人住处不远,孔明和孝平正好可以躬耕居于此!

  内中田客,皆为亲善之辈,吾留有仆从,君能可直往官舍,办理转让之续便是。”

  不等诸葛亮说出什么拒绝的话,刘炤就起身了。

  他一揖道:“孔明和孝平,与阿釜交好,今,吾同样视二君为好友。且君等往来信件,为吾和阿釜帮助甚多,这几亩薄田,是好友间的相赠,另有对二君之感谢,请莫要辞也!”

  刘炤真心实意的赠送,尤其如此诚恳的态度,让旁边一直瞅着二人的诸葛均叹息不已。

  刘氏兄弟如此看重他们兄弟二人,以真心相交,以兴趣相投外,更多的是兄长诸葛亮,原因主要在于兄长的才华横溢。

  他诸葛均何时能像兄长这般,得人敬重?

  吾仍需努力啊!

  诸葛亮最终收下了地契,且与弟弟诸葛均一直将刘炤送出了院外。

  黄昏已至,等返回院舍,诸葛亮先是向两位阿姊汇报了下情况,刚出内舍,看着外院灯火下,突然发奋起来、埋头苦读的弟弟诸葛均,欣慰的点了点头,这才返回书舍,点燃了油灯。

  书舍之内,北侧悬挂着刘釜当日所赠之剑,西侧和南侧,皆是书架,上面放满了竹简。于东侧有一个小书架,上面的书册,同书舍内的其他简牍微微不同,是一本本为线绳缝制的书本,也正是刘釜让安夷县之匠工,于印刷以后,从南中送出,赠予诸葛亮的。

  内中书册,大部分都是时下流行的数册儒学经典,唯有最上一册,为诸葛亮近些时日经常品读的,最为特殊,是以为蒙学之用。

  名为,《三字经》。

  上面没有撰写者之姓名,但诸葛亮猜测,此中,多为刘釜亲自所做。此书尚未传出蜀内,但想用不了多久,就会传遍天下!

  而今之世人,多晓丰安刘釜德行之高,加以安夷治理、葭萌关之胜,让刘釜这个少年名士,多了“善治”、“善战”之名。却是忘了,刘釜本身就学习于蜀地名士任安之辈,学识通达,能做出《三字经》这般为诸葛亮爱不释手的名篇,细细想去,并不奇怪。

  “明日去拜访庞公,还有水镜先生,吾当将此册,也让诸师友看看!”

  诸葛亮将打开的书册重新放置好,接着手持油灯,来到了案几之畔,将之放下,其人慢慢坐在位子上,铺开了一张刘釜让人为他送来的竹纸。

  上面带着淡淡的竹香味,甚是光滑,也比市面上流传的纸张好多了。诸葛亮不知道这种纸作价几何?但想来很贵,故而,诸葛亮每次都省着使用。

  落座以后,闭目沉思半刻钟的时间,诸葛亮睁开眼,他两手开始研磨,然后执笔。

  于上之开头,写下了四个字——《平南中策》。

  。顶点小说

  本站最新域名:

  请收藏:https://m.shenye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