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章 恩情_三国从益州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汝等能帮助吾等恢复生地,此中大恩,吾等南安,乃至广大南中百姓,皆不会忘也!当世代以相传!”

  刘釜迅速将面前之人扶起,面上依旧带着柔和笑容,叹息道:“长者不必如此多礼!

  今汉室衰微,益州地方官寺不复从前,无法震慑宵小,此等为吾等吏者之责也!

  反倒是同属蜀内乡人,能来此相助,真是为义士也!

  君若有心,记住面前来人即可。若是来日蜀内其他之地有难,愿诸君皆能守望相助才是!”

  刘釜满面坦诚,不好名利,将所有功劳都推到了愿意相助南中平叛者的身上。不仅让今次来源的乡友感诚,便是让此地的南安百姓,也感怀其人亲近之余,更是大公无私之辈。

  而“同为益州人,守望相助”之言行,正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最好诠释。

  旁人见之,无不叹服,纷纷起声道:“吾等谨记刘君教诲!”

  再看面前耕种之地,刘釜索性将马匹交给亲卫,一路与德阳乡党步行,一路与农人畅谈。

  言及民以食为天,向之问起了冬日“备耕”事宜,且告之,不用今岁之乱,未有收成,明岁会没有种子之事,但自明岁后,只要是他所安置监管的南中所有县寺,都会由农监执行,为各家各户分发免费优良种子。

  当刘釜等人赶着车马,逐渐消失在远方路上,老者何安一家人才恋恋不舍的收回目光。

  往家返的路上,何安向家人道:“吾等何氏,原是巴郡人,但这几年来,巴郡多地之乱,不得不搬居至此,没想到今岁又逢上蛮夷之乱。

  若非平南将军之部从击败蛮夷,吾等或死于蛮夷之手,何来重返家园!

  吾等虽是小民,即是将军不在意,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何成、何平……汝等当记住此中大恩才是,勿要忘却!”

  “大人之言,不敢忘尔!”何氏人纷纷道。

  回到南安县城时,天色确已日落。

  为了迎接乡援,在将军府的主导下,早于城北的方向,搭建了连绵的屋舍。

  是夜,到来的一千人于途中奔波大半月的时间,难得吃了顿热腾腾的饭食。刘釜同留于此,杜琼等军吏也出城,与刘釜一道,接见了几个乡人首领。

  其中有族人刘淇,也是刘釜之族弟,这次丰安乡的人,就是由他和同乡人孟曾所带。再有德阳人陈茕,马跃,霍侗,资中人韩当等人。这群人,多时年轻之众,和刘釜相差不了几岁。

  畅谈中,念当前奋勇军和旄牛军合计万人,于前线杀敌。而于后方,如朱提、阐县、以及刚刚打下来的台登等地,尚需兵士驻守。

  刘釜言及,打算将德阳乡党,单独部署以重用之。

  这些平叛所得之地,一方面要防范那些没有清剿完的叛乱蛮夷,一方面要协助官寺重建。现在,能让他放心大胆使用的乡援到来,正好解决了这个难题。

  且南中环境复杂,便是相对这群乡人重用,也需要让之适应南中环境。不谈族人刘淇全心之事,就是如孟曾、韩当等人,也是深明大义之辈。

  遂于此事,很快达成共识。

  十二月二十九,也就是次日。

  因路途遥远,法正大破汉阳消息传来,南安这等大后方再次欢庆,也给同来的乡友增添了动力。

  次日,十二月三十,除夕之日,敢在岁首到来前一日,雍氏人雍斐为泠苞派人护送来南安,主动请求商谈归降具体事宜。

  。

  本站最新域名:

  请收藏:https://m.shenye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