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七十三章 融合_三国从益州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中默思道:

  “孔明与元直,还有荆州将领一道,谋划如此细腻,就算是大名鼎鼎的孙伯符,还有周公瑾等人,面对此间大势之局,更以阵前与后勤巨大差异,此战以江夏联军占尽优势,如何不能败之?

  正如孔明信中之言,只要等到年初战事结束,这次荆州保卫战事,于江夏、荆南也将宣告结束。

  处于劣势的孙伯符,多半会派人来谈。

  此外,曹操在幽州进展不妙,竟被乌桓人烧了后方粮草,故于南阳支援有限,今岁又有冀州大雪灾,荀彧自不会顾灾民于不管,定会建议曹操,上表天子……

  故于荆州战事,必在入夏前,分出具体结果。

  下面便是对于荆州治理!”

  一想到荆州治理问题,刘釜眉头皱了起来,他从书舍后的小格子里,翻出了族兄刘炤,早在去年,就送来的荆州势力分布。

  荆州大族,独具鳌头,虽然有蔡瑁之逃,蔡氏势力大减。但蒯氏等地方士族,于各郡县内,仍如同是巨无霸的存在。

  在对待荆州士人上,最需要讲究的,就是方法。

  事关此事上,刘釜不觉想起了官吏轮换与考核制。

  益州士人,天然站在他一侧,但为了防止益州士人,于地方权力过大,他明着大加以利用,但在实际上,各换外地乡县,且近并不局限于益州之地。

  且见,现今之交州和凉州,乃至于关中地区,自今岁夏末开始,就已经出现了数千通过考核,从乡亭基层提拔起来的益州士人。

  之所以有这么多士人,能为之所用,除了原有的察举制外,为基层官吏,专门设置的科举制,经过南中发展壮大后,这些年来,也成为了小吏选拔的重要方式。

  只不过,通过科目科举选拔的官吏,在上升空间中,仍有很大的局限性。毕竟以除南中早先被消除或收服的豪族列强不再,但以百姓可以更加公平的以科举制,针对性的进行科举选拔外,以蜀郡为代表的其他地区,为保证团结在之周围的世家大族利益,以便能为他匡扶汉室,提供源源不断的帮助,此中利益,还需得到保障,也是安人心之用。

  就如同刘釜早些年想过的那样,而今的科举法,既然已经存在并应用,于寒门地位上升之下,有理由相信,在此火引之中,未来的大汉,必将形成更加完善,并适合各地的人才选吧方式。

  且于滔滔大势下,更有理由相信的是,科举法以其优越性和对人才的供养机制,未来,也必将成为时代的主流。

  遂而,从荆州未来治理,以及世家大族的地方控制入手,若想能让地方,完全归于他手,最重要的还是士人融合,进而让交、益、凉、荆、关中地区,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这个整体,处于调度之下,不仅可以发挥吏治、经济建设作用,还可以发挥军事协调作用。

  刘釜思衬罢,拿起了手边的锦帛笔墨,下笔将其中想法,呈现于纸上。

  他打算将内中思衬,除过州府幕僚建议外,再单独咨询下诸葛亮。

  :。:

  本站最新域名:

  请收藏:https://m.shenye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