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32章大战(二)_抗日玫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32章大战(二)

  39年的冬天特别的冷,长江北岸的安徽和江苏大地虽然没有达到冰封千里的地步,夜晚也是异常的寒冷,换上冬装的蓝玫瑰显得有些丰满不少,站在参谋部的地图前,静静的思考,因为这是清晨,参谋们很少看到小姐这么早来到参谋部,不知道是不是发什么什么状况,一个个都小心翼翼的,尽量不发出声音。罗树甲和李汉全已经前往基层部队,耿仲明也不在参谋部,整个参谋部里只有蓝玫瑰在指挥。

  经过了近二年的努力,现在的玫瑰兵团参谋部就像一部庞大的机器,已经不用人时时的操纵,也能正常的运转,这要归功于良好的参谋机制。作战参谋们可以根据任何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没有突发事件,基本不用参谋长决定什么,下面的参谋就会做出相应的决定。

  这样既避免了什么事情都等待决策耽误时间,也可以避免由于独断导致的决策错误,这是蓝玫瑰感到最大成就的地方,因为这样的一个参谋部,任何指挥者不在都可以正常指挥,集体的智慧总是超越一个人的智慧。

  在凌晨,玫瑰兵团的军事行动已经展开,蓝玫瑰的作风是不会等待日军进攻的,虽然这不是一场速胜的战役,但是掌握战场的主动权,控制战场的节奏还是蓝玫瑰的制胜法宝。

  这一次日军集中四十万兵力,算上海上,可以说是五路进攻玫瑰辖区,这样的战略企图是没有什么秘密可言的,这是明面上的军事行动,比拼的是战场一线指挥官的临机决定和武备力量以及后勤和兵员素质。真正的最高决策机构在战役发动以后,作用在相对的减低,只要战场不出现重大的变化,是不用最高指挥机关下达命令的,只是对战场进行监督,根据进展的不同做出相应的调整即可。蓝玫瑰是清楚后方干预前线指挥的弊端,因此严格限制后方指挥官对前线进行臆想性的指挥,因为毕竟后方是不了解情况的。要相信前线指挥官的指挥水平。

  因此在凌晨战役发动后,四个参谋长就离开参谋部,完全进入基层部队,检查防御部署和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这是一场最大的战斗,双方投入的兵力已经达到了七十万以上,如果算上地方防守和动用的其他民力。参战部队已经高达百万。在所有人印象当中,玫瑰兵团是守方,日军才是进攻方。

  可是在十二月三号这天,当战役打响的时候,进攻的却不是日军,而是玫瑰兵团的第一主力师,郝东来的第一师。在三日的凌晨,第一师率先在淮北向砀山日军阵地发动了进攻,这是日军在陇海路上的重要地点,它扼守徐州的西大门,因为砀山地势险要,铁路在当上的中间穿过,日军在这里部属了第32师团的一个联队,和在商丘

  请收藏:https://m.shenye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