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〇九章 最后的碰头会_回到清朝做盐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员。

  至少不存在阶层的隔离,每个新人都要从基层做起,然后通过自己的能力爬升上去。

  这就像是养蛊一般,没有真本事的人,哪怕是有背景,哪怕是油嘴滑舌,擅长溜须拍马,爬到了一定的高度。

  但在在这么激烈的竞争之下,这样的人终究会被淘汰下去。

  人才的问题说完了。军政府中接下来跟出征息息相关的问题就是粮食问题。

  曾宪风没有自己说,而是让农业部的陈冬生来汇报。

  “总统,各位大人,过去一年,我们认真做好粮食增产增收。两江地区的耕地面积增加了百分之二十,粮食产量增加了百分之四十。”

  “这得益于鸟粪肥的推广。在海州港和海门港,我们一共建立了七座鸟粪肥厂,年产粪肥三十万吨。通过在东海和南海的岛屿自行开采,以及进口,我们获得了大量的鸟粪肥原料。”

  “另外过去一年我们海外农场的面积扩大了三倍,达到两千三百万亩。加上进口他国的粮食,我们农业部下属的粮食储备公司,粮食的储量已经达到两千四百万吨。足够这场大战的需要。”

  “另外,我们在农场和各个自然村落推广农业机械以及增加大牲畜的保有量。基本可以保证大军出征期间,生产的正常开展。”

  淮海军的这次进攻肯定要持续到春耕之后,战争必然会影响正常的农业生产。

  即使是复兴军的辖区农业生产不耽搁,清廷统治区的农业生产也必然会受到影响。

  但是战争过后这些地方就都成了复兴军的地盘,到时候闹起了饥荒,复兴军可不能不管他们的死活。

  到时候这些地方必然需要复兴军输送粮食。

  两千多万吨粮食储备,听起来是很多,清廷统治之下每个省的粮食的储备也就是几万吨而已。

  但是到时候要是有几千万人闹饥荒,这些粮食完全不够看的。

  跟后世动辄几亿吨的粮食储备相比,这点粮食根本不够看的。

  董书恒对这个数据,嗤之以鼻,但是他身边的人对复兴军能够有如此多的粮食储备都是瞠目结舌。

  复兴军在各省建立的粮食储备仓库就有几百处。更不要说遍布各个乡镇的粮食储备站。

  这些粮食很多都是复兴军用银元购买来的,这也是董书恒的银元外流计划的一部分。

  他必须要想办法将银子花出去。

  不管是购买粮食还是购买军舰、机器设备、矿石等,都是为了将钱花出去。

  然后再用丝绸、瓷器、奢侈品将钱给赚回来。

  “陈部长,我提两点,首先是粮食我们还要继续储备,因为我们对朝廷辖区的情况不是完全清楚,还无法判断粮食的缺口有多少。另外除了战争,还有不可预知的天灾,也会影响粮食的缺口。”

  董书恒的目标是至少储备够四亿人口吃一年的粮食,这是一个任重而道

  请收藏:https://m.shenye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