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05章 第五〇五 井喷式科技发展_回到清朝做盐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跟那些华夏新兴的私人工厂主们去竞争呢?

  董书恒觉得他移植过来的一些后世的管理制度、监督制度以及激励机制能够避免这样的问题发生。

  但是真的这么简单吗?

  经济的上升期,一切的问题都被良好的发展势头所掩盖。

  但是瓶颈终归是要出现的。

  不过这种短期内还没有什么显性特征的事情,董书恒还关注不到。

  他手头上的事情多的很。南亚地区圣国以及缅甸与英国人的战争,吕宋地区的移民以及行政建制,南洋华人小国的发展,在北美与英国人之间争夺加拿大西部地区,美国堪萨斯的内战,南美洲的华人动态,欧洲普丹战争的发展程度。

  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他去关注。但是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

  所谓百密一疏,关注的东西多了之后必然会产生疏忽的地方。

  “徐所长,您说电磁波可以在空气中以能量的形势传播,我们是不是可以设计一个敏感的接收装置,接收在空气中传播的电磁波。那么就能做到跟有线电报机一样的效果了。”今天董书恒又泡在徐寿的电力研究所中,两人聊到了最近徐寿研究的电磁波。

  原本他是听说电灯泡有新进展,准备过来看一下。

  没想到被徐寿拉在一起讨论电磁波了。

  “是的,总统,您提出的这个想法,我已经考虑过了,这确实是可行的,我最近就在做这个接收装置。”

  “而且我发现这电磁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基本上和电力在导线的中传播的速度产不多。”

  董书恒接下徐寿的话说道:“这就意味着我们可以直接用这种无线电报取代有线电报。”

  “是的,是的,总统,您知道英国人去年铺设了一条大西洋海底电缆,但是没多久就烧坏掉了。现在的电缆承受不了那么高的电压,在海底传输的话,又必须能够做到远距离传输,这就必须得提高电压。”徐寿说道。

  “假如这个无线电报机要是造出来了,我们就不需要在受到电缆的限制,通讯的成本也会降低。”

  董书恒自然是知道徐寿所设想的那个前景的。

  但是的他知道这个事情很难做到。

  历史上1895年意大利人马可尼在自家的花园里成功地进行了无线电波传递实验,次年即获得了专利。

  1898年在英吉利海峡两岸进行无线电报跨海试验成功,通讯距离为45km。

  1899年又建立了106km距离的通讯联系。

  1900年10月在英国建立了一座强大的发射台,采用10kW的音响火花式电报发射机,1901年12月,马可尼在加拿大用风筝牵引天线,成功地接收到了大西洋彼岸的无线电报。

  试验成功的消息轰动全球。从1903年开始,从美国向英国《泰晤士报》用无线电传递新闻,当天见报。

  

  请收藏:https://m.shenye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