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四百九十九章 不要脸_好莱坞之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看完这些,墨菲不禁摇了摇头,不过是几十个奥斯卡评委而已,给影片好评的评委数量是这些人的十几倍。

  吃完早饭,他又在互联网上看到了更多的负面评论,对于那些保守派们而言,《华尔街之狼》绝对是一剂难以下咽的毒药。

  趋向保守的媒体、影评人和奥斯卡评委认为,《华尔街之狼》就是一场**奢靡的“癫狂秀”,“以群魔乱舞开场,并不断向更疯狂的极限冲去”,“整部片子就是令人作呕的场面不断重复”。

  随后,墨菲去参加一个宣传活动时,专门就此事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电影本身只是尽可能原原本本的表现这个角色的经历和行为,尽可能不带任何同情或者批评的态度客观描述这一切发生的过程。”

  面对大批的记者,他并不认为这部影片有问题,“片中的角色原本就是那样的人:他们无恶不作又奢侈糜烂,而且从来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不愿意为自己的行为道歉,我和我的团队并不想像以往那样用传统的方法拍摄制作这部电影,讲述这样的一个故事,而更希望能够通过影片的观影经历,把观众真切的带进那段经历,然后在结尾猛的惊醒,意识到最后的毁灭。”

  《华尔街之狼》遭到如此待遇,墨菲也不意外,如今奥斯卡评委更加老龄化和保守化,根据《洛杉矶时报》的分析,今年奥斯卡6o28名评委的平均年龄从62岁上升到了63岁,老龄化趋势加剧。

  坦白的讲,他这部新片长达近3个小时,不乏***粗口、嗑药场面,对于一些老派的奥斯卡评委来说,显得过于不和谐,不被他们认可在情理之中。

  但这并不代表《华尔街之狼》的冲奥之旅提前破灭,一方面,奥斯卡也在不断补充新鲜血液,欣赏此类影片的人同样不少。

  另一方面,墨菲的电影已经不是第一次在针对奥斯卡的放映时被公开谴责,以往的影片也被抨击过于暴力和阴暗,只不过这一次的声音有些大而已。

  有记者问起影片尺度过大的问题时,墨菲很坦然的说道,“这片子不是给14岁的小孩子看的,不会符合所有人的口味。”

  围拢在身边的记者越来越多,有保镖过来提醒,墨菲准备离开,就在他要上汽车的时候,一位胸前挂着《洛杉矶时报》标牌的记者钻到了他面前。

  “你好,斯坦顿导演,我是首映时采访过你的记者阿曼达-费拉拉。”

  女记者第一时间把话筒塞到了墨菲的面前,墨菲面无表情的点了点头,首映时那么乱,就这又那么都,他怎么可能记住她是谁。

  似乎生怕墨菲跑掉,女记者赶紧高声问道,“你怎么看待部分奥斯卡评委和电影学院的成员批判你的影片实在丢人?”

  “我认为这些评委们只相信电影应该是反映生活的理想化版本,”墨菲先是耸了耸肩,接着又摊开手说道,“而不是去探索人性的阴暗面,这就是我们没有深刻作品的原因。”

  说完这句,他不再给记者提问的机会,转头钻进了汽车里面。

  确实,有奥斯卡评委们在抨击他,但还有为数众多的人在支持他和这部《华尔街之狼》。(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请收藏:https://m.shenye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