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二十七章 再见河东_我是董卓之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河东郡,以守代攻,为将者,若一味求战,于三军而言,并不是什么好事。

  而知何时守,何时攻,这是要根据战端变化,有时候,此时攻和彼时攻,会有完全不同的战果。

  而就防守而言,有时候以守代攻,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就比如三国第一善守之人,司马懿,生生在五丈原耗死了诸葛亮。

  而就朝局而言,在司马懿和曹爽的较量中,曹爽进攻,司马懿防守,结果司马懿发动高平陵兵变,朝夕之间,就掌控了曹魏四代打下来的江山。

  河东郡,董杭把善攻伐的大将,全部带去了前线,留守在河东郡的都是善守之人。

  其实善攻和善守只是相对而言,像黄忠、文聘,若让他们攻伐,也是勇猛异常。

  在西凉,他们可都是打过大战的,而战争讲究的,不是莽撞行事,都是讲战略和战术的。

  再有,陈宫就坐镇河东郡,陈宫是天策府第一批的核心班底,和董杭平黄巾残军,再到西凉峰烟四起。

  在战略方面,陈宫以偷梁换柱之计,欲缓步分化西凉诸将,而在战术方面,陈宫出奇谋助董杭以二百三十人,击溃涣城莫山一万两千人,而在西凉之战,陈宫也有奇谋相献。

  可以说,他是见证董杭,见证天策府的成长之人,他们中间派的人其实想的很清楚了。

  董杭和董卓不同,董杭有大志,当董卓百年之后,也惟有董杭会以董卓之子的身份,最大化的约束西凉军。

  否则,西凉军一旦大乱,火并之下,累及池鱼,甚至可能伤到天子。

  所以大家无论是以什么样的目的走在一起,哪怕终究不是同道,他们也都在为这摇摇欲坠的大汉做出贡献。

  他们同样是英雄!

  “先生,诸位将军,这是崔琰崔公,在冀州,为袁绍提过许多良策,可惜,未被袁绍采纳。”董杭把崔琰介绍给了陈宫他们。

  崔琰以儒家之礼,和陈宫互相一拜,包括黄忠他们。

  “崔公之名,我亦有所知,只不过这千山万水,我亦无法识崔公之容,崔公远在冀州,只是袁绍不用崔公,是袁绍目光短残,不识先生之智。”

  陈宫说道,其实大家可都知道崔琰之所以在冀州呆不下去,正是有人散布谣言,让袁绍起了疑心。

  只是这有些话呀,是不能明说的。

  崔琰左右看了看,在场的诸位,陈宫、黄忠等,哪一个不是在西凉一战中名扬天下。

  崔琰抱拳一拜,然后说道:公台先生和诸位将军,都是天策府成名人物,我虽远在冀州,可诸位将军之名,我亦所知。”

  “好了好了,这以后啊,长安城中,朝堂之上,大家共事的时间还长着呢,公台先生,烦劳您领着崔公到处转一转。”

  “正合我意,我正有事要向崔公请教。”陈宫笑道。

  “好,公台先生请。”崔琰做了一个请的

  请收藏:https://m.shenye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