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十一章 万事俱备_国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点助德国实现统一的!,销血宰相”俾斯麦说讨!和平不贸泄谈判桌上获得的,而是在战场上打出来的。第三次世界大战前几个月里,共和国与美国的战争动员工作、军事工业生产能力全面爆发,充分证明了俾斯麦的观点。

  虽然在爱好和平的人看来,《伦敦条约》使人类远离自我毁灭,《斯德哥尔摩协议》则让人类避免自相残杀,但是这不免过于理想,作为两份建立在强权基础上的国际条约。对和平的贡献肯定经不起考验。

  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俄罗斯就将全部战略核弹头投向共和国、共和国也立即对俄罗斯的战略核设施进行反击,美国参战之后,也与共和国一同发起了战略核打击。这些都足以证明。《伦敦条约》的目的不是销毁核武器,而是要让核武器变得没有价值。当然。核武器并不是没有价值,比如在中美相互投掷了战略核弹头,并且进行拦截之后。外层空间的人造设施几乎彻底损毁。加上两个超级大国都非常重视“制天权”并且全力阻止对方掌握制天权,所以人类的宇航活动几乎全面终止虽然欧盟的航天发射并没受到威胁,但是为了避免误伤,欧盟已经在月底宣布暂时终止航天发射。不得不承认,《伦敦条约》也不是毫无价值,不管怎么说。在外层空间爆炸的核弹头要比在大气层内爆炸的核弹头好得多,比起笼罩全球的核冬天来说,失去宇航能力还不会对人类的生存构成威胁。

  相对而言,《斯德哥尔摩协议》的意义就非常有限了。

  虽然从遏制常规军事力量扩散的角度出发,《斯德哥尔摩协议》有一些积极贡献,但是从长远来看,该协议不但没有为遏制世界大战发挥积极作用,反而为世界大战推波助澜,让两个超级大国的矛盾变得不可收拾,也让两个超级大国可以更加从容的完成战争准备。说得明确一点。如果没有《斯德哥尔摩协议》。即常规军备竞赛不受控制,在2历年前,共和国与美国的经济就将不堪重负。在经济全面崩溃的威胁下,两国当局肯定不会犹豫,世界大战将提前2年爆发。众所周知,当时的共和国元首是颜靖宇,美国总统也不是杜奇威,因此两个超级大国的战争决心肯定比不上阵之后。

  当然,这些都只是猜测与分析,无法得到证实。

  从现实情况出发,《斯德哥尔摩协议》对常规军备竞赛产生的影响也微乎其微,至少对两个超级大国的备战工作没有产生任何阻挠作用。

  也许有人会认为这种说法有问题,毕竟《斯德哥尔摩协议》对限制常规军备竞赛起到的积极作用摆在那里。拿海军的“造舰比赛”来说。如果没有《斯德哥尔摩协议》,即没有对各国海军舰艇吨位总量做出明确限制,从历年

  请收藏:https://m.shenye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