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五百〇九章 尘封的秘密(中)_变成吸血鬼是什么体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分析,做出了自己的判断总结:

  人类在进行“食血生物”研究的时候,参与的人越多,知情的人越多,对“食血生物”的研究越深入,越容易触发那神秘力量的“防备机制”;

  有国家力量参与的时候,更容易触发“防备机制”;

  80年代末、90年代初那一波大范围的“灭杀”,就是“防备机制”的高度触发状态,如果只是一个国家、一个机构、一小部分人在进行“食血生物”的研究,或许那股力量不会这么“敏感”;

  如果研究者本身是“食血生物”,“防备机制”会更加宽容。

  这个判断不仅是沈海崇做出的,也基本是世界上大多数知道“食血生物”存在、仍然有志进行研究的人的共识,这是用生命进行“实验”得出的经验。

  所以在二十一世纪之后,各国对“食血生物”的研究,都不约而同地秉持着几个原则:

  1,官方尽量不直接参与,以私人研究机构为主体;

  2,尽量让人类“食血生物”作为研究团队;

  3,封锁“食血生物”的消息,不让大众知晓;

  这个名叫沈海崇的研究者的文档,用系统化的、深入浅出的文字,在介绍“食血生物”在我国以及国际上的研究历程和各种决策的原因,很显然是一种写给“后来者”的说明性文档。

  在那个文档的最后,他留了一句话:

  “食血生物的研究,是一个潘多拉魔盒,虽然明知打开后充满危险,但它的诱惑,是人类无法拒绝的。”

  向坤又继续查看接收到的文档,里面还有大量署名“沈海崇”的文档。

  这其中有对野外发现的、具体“食血生物”特性的简单记录和描述,也有活体“食血生物”的观测和实验记录,而其中有一份“人类食血生物”的记录却是非常的详细,配着大量的图片和具体数据,并且观测、实验的时间跨度极长。

  然后向坤注意到了那“食血生物”的标签:沈海崇。

  原来这位研究员自己就是“变异生物”,难怪在发生了955所的事情后,他依然可以负责相关的研究。

  向坤很快就找到了沈海崇建立的一个研究机构的资料,这个部门以沈海崇为首,只培养人类“食血生物”作为研究人员,他们本身既是研究者,也是被研究者。

  这个研究机构同样是由国家提供资金,但所有的研究进度、研究方法、研究成果,都交由沈海崇自己掌控。

  不过冲沈海崇的其他文档里的时间线来看,到他建立那机构的第三年,他也依然还是一个人在进行各种实验。

  在各种文档中,向坤看到了几个以“沈院士手稿整理”命名的文件,于是让爱丽丝搜索了一下,发现确实有一位院士叫沈海崇,只是从公开资料来看,他在90年代末已经病逝,享年68岁。

  而在之前

  请收藏:https://m.shenye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