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四O章:内侍与文臣_崇祯本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大内毕竟是陛下的大内,杂家等人也毕竟只是陛下的家奴。陛下更换个把家奴,那还不是再自然不过的事吗?”

  想起当年黯然离去的老王安,魏忠贤无声苦笑两声。

  现在的魏忠贤当然已明白,他们这些内侍,权力再大,面对皇帝也都是一样的不堪一击。

  相比老王安,他魏忠贤现在已经算是非常幸运的了。

  不过,想到近来司礼监掌印太监王体乾和秉笔太监李永贞都已有明显不恭现象,魏忠贤心中压力更感巨大。

  他的权威已明显缩水严重了。

  魏忠贤深知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

  他更知道,他就算与崇祯陛下再有交情,但若他无法为崇祯陛下分忧,于崇祯陛下无用,那最终也只能落个黯然离去的下场。

  为此,这段时间以来,魏忠贤对外廷盯的更加上心。魏忠贤是用尽十二分的心力,力求像当年一样,平安解决一切政务,尽量不惊动宫内的陛下。

  只是,他手中这几份急报影响实在太大,魏忠贤也不得不特来请示崇祯陛下的意思。

  “魏大伴,有什么事?”

  朱由检把手中的一块木片放下,淡淡的问道。

  这登基以后,朱由检才体会到,现在的大明文官体系,对皇帝的限制到底有多么的巨大。

  按大明的规矩,吏部对五品以下文官有直接任免之权。吏部拟订任免命令后,只需常规上报皇帝备案即可。

  而大明五品以上的高等文官任免,内阁大学士们却拥有很大的建议之权。

  这样一来,低等文官无需通过皇帝来任命;而高等文官的任命,内阁大学士的意见却又显的非常重要。

  甚至发展到现在,没有内阁意见的附属确认,皇帝的任命只能叫中旨。皇帝直接提拔的文臣只能叫幸进。而那些接到皇帝直接任命的文臣,害怕名声不好往往会拒不受命,甚至会以激烈抗命以求一个良好名声。

  内阁大学士的意见,在升迁上如此重要,文臣们当然会对内阁大学士格外敬畏几分。

  可内阁大学士的选拔,却并不是直接掌握在皇帝手中。内阁大学士要先得到朝堂高级文官共同推举,才能作为候选人再经皇帝批准而入阁。

  这种选拔机制,又让未入阁的大学士受到朝臣极大的制约。想入阁,你就要有好声望才行。

  正是这种制度,让大明皇帝的权威,在抱团的文官面前,受到了极大的削弱。

  万历皇帝与文臣因立太子所产生的‘国本之争’,让文臣发现了他们的这种巨大力量。而‘国本之争’失利后,万历皇帝的殆政,又更把文臣的心气推到了更高的地步。

  这也是后来天启朝开始几年,因没有得到阉党官员的支持,即便是天启皇帝的命令,也很难再朝堂奏效的原因。

  皇帝权威受损,没有了皇帝权威的压制,又让大明文臣争权夺利所形成的党争,迅速公开化、激烈化。

  反应到大明朝堂上,就是万历晚年的东林党以及齐、楚、浙等党派在朝堂的激烈争夺。

  等到了天启年间,发现权威受损的皇帝要重新收回权力,这才又有了阉党和东林党的激烈争斗。

  好在这时空有朱由检乱入,才没让大明党争走向血淋淋的无所不用其极。

  可这样一来,朱由检方一登基,他就感受到了尚未向皇权彻底低头的大明文臣的难缠。

  虽然,现在的朝堂还是以所谓的阉党为首,但面对刚登基的新皇,所谓的阉党却也还是拿出了维护文臣体系的本能。

  朱由检提出的第一个文臣提拔议案,竟然就这样被内阁否决了。

  请收藏:https://m.shenye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