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九一章 我可以拍着自己的黑心讲……_护国公主宋晚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字率还是很高的。

  事实上欧洲各国原本历史上在出现这种东西后,基本上能传递的东西都用它传递……

  他们建了好几千座。

  整个欧洲遍地都是,甚至还有直到现代依然保存下来的。

  “我的奇思妙想多了。

  这算什么,我还在研究如何用一根铜线,把千里之外发生的事情瞬间传过来呢!只是需要一些特殊东西暂时实现不了。

  你们看。

  技术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而你们那些圣贤书却根本解决不了。

  话说我就很好奇,你们儒家是如何走到今天这种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鄙视其他一切行业的?真以为圣贤书无所不能了?工匠能做的你们做不到,原本还有个君子六艺,现在儒生估计一千个里面没一个能拉开弓的,至于种地更是笑话,你们读了那么多诗书,哪一本教过你们治种子?

  既然你们自己很多事情都比不上别人,那为何非要拦着不让别人干只有他们才能干的事情呢?”

  杨庆说道。

  “呃,忠勇侯,我可没反对您!”

  宋应星略显尴尬地说。

  杨庆发牢骚是因为他提出的科举改革遭到内阁文臣强烈抵制,甚至一致威胁他要敢科举分科,这些文臣就带着各地地方官总辞职。

  很显然他的险恶用心谁都清楚。

  现在的科举制,确保了文臣对官场的彻底控制,杨庆的确可以改革可以控制朝廷的权力,但他是在文臣还能捏着鼻子忍受的情况下,本质上新政顺利推行,是文臣在外部压力逼迫下默认甚至配合的结果。如果他继续得寸进尺,文臣们忍无可忍会和各地官员联合起来,把南京变成一座政令不出城门的孤城,他们很容易做到这一点,地方官员都和他们一伙,杨庆不可能把所有地方官抓进狼穴,那会使整个国家瘫痪。而科举制延续就代表着以后这种格局延续,因为官员的选拔权终究在文臣手中,毕竟无论杨庆怎么折腾,都改变不了官员得从士子们中间挑选这一点,他无论怎么改都逃不出文官的牢笼。

  但如果按照他的科举计划改革就不一样了。

  原本一个来源变了多个。

  这一个来源文臣们可以确保掌控。

  但多个来源就不是文臣们能够掌控的了,按照杨庆的计划,新的科举将改为文科,农科,财科,工科,医科,兵科一共六科,每科都有各自不同侧重点的考题和举人考取渠道,而且不再有户籍限制。除了兵科考出来只能入军队外其他五科考出来都进官场,都是进士,文科就是过去的科举了,但文科和其他四科进士一样当佐贰官起,并且一样根据当佐贰官期间表现铨选。

  这就很丧心病狂了!

  以工科为例,那些八股文书生哪个能考过匠户子弟?废除户籍限制后工匠子弟又不是全不识字,人家也不是说都天生愚钝,泰州

  请收藏:https://m.shenye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