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章 第 13 章_戏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客人,是同他一起修《宪宗实录》翰林修撰杨廷和,两人趁着休沐往来往来。

  杨廷和是个官二代,十二岁便中了举人,后来更是十八岁就成了进士。如今杨廷和年仅三十岁,已经与他这个四十几岁人当一样官、干一样活,往后可谓是前途无量。

  见文哥儿摇摇摆摆地跑过来求教,王华把他抱起来介绍了一番。

  重点讲述内容是这样:“你瞅瞅这位杨叔父,十二岁就中举!”

  听听这暗示语气,可谓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文哥儿:不听不听,王八念经!

  十二岁中举是不可能,他爹认识都是些什么人哪?

  不是二十几岁状元,就是十二岁学神!

  明朝官场,恐怖如斯!

  文哥儿好奇地望向杨廷和,总觉得这名字有一点点耳熟,可又想不起来在哪听过。

  可能是他脑袋瓜子还没发育好,也可能是他以前历史没学好,思来想去也没多少具体印象。

  反正,这么牛逼肯定是个大佬就对了!

  杨廷和年龄比王华小一轮,算下来却比王华还早一届中进士,这在官场之中也算是颇为常见事。

  好在两人往来也不怎么论资排辈,杨廷和颇觉有趣地对文哥儿说道:“我们家慎哥儿算下来与你同岁,只不过你是年头,他是年尾,等他再长大些你们可以一起玩。”

  文哥儿在心里把名和姓连在一起读了读。

  杨廷和儿子,慎哥儿。

  杨慎。

  这名儿好像也在哪里听过。

  ……等等,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文哥儿蓦然睁大眼。

  这歌儿,他会唱!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大佬竟在我身边!

  我生在年头,君生在年尾,缘分啊!

  这可必须得多往来往来才行,以后有个才子同年兼同窗,还怕没有作业抄吗!

  这个朋友,他王小文交定了!

  文哥儿兴奋了一会,很快想起自己来意。他连比带划地朝王华两人说出自己新疑问:咱只有毛笔吗?咱没有别笔吗?

  众所周知,人和人之间交流其实有很大一部分可以依赖于肢体语言,哪怕文哥儿根本没法把话说清楚,王华还是明白了他意思。

  王华道:“那巧了,你杨叔父家中书画不少,自己也精擅书画之道,你可以向他请教请教。”

  杨廷和也不拒绝,娓娓给文哥儿解释了一番,大体上咱用都是毛笔,基本上给支笔可以写(画)出无数花样来。

  可要是作画话,炭笔和土笔也是常用。

  炭笔就是木炭、石炭、石墨这些黑漆漆玩意磨尖了用。

  土笔和炭笔一样可以拿来给画稿起草,只不过它是用精心淘澄出来白泥做笔尖,纸白笔也白,拿来打草稿看不太出痕迹,可以反复修改。

  古时绘画有“九朽一罢”说法,意思就是反复修改底稿,修到自己满意了就可以提

  请收藏:https://m.shenye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