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36章 垄断_明朝大丈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众官员闻听连连点头,运输的粮食越多,需要征调的民夫就越多,同时额外消耗的粮食也就越多,这个道理大家都非常清楚。

  反正运粮是为了救治灾民,那么让灾民去运粮正是恰如其分,这样民夫那部分吃的就可以省了。

  见众人同意,李景接道:“还有一事,诸位大人可能都知道李某还算薄有产业,这些产业还需招纳一批工人做工。

  另外,这次皇上把平阳府的盐政交给李某,盐厂那边也需要人晒盐。正好可以那些无事可做的灾民调到平阳府去做盐工,这样一来,咱们多管齐下,就可以把大部分灾民安顿下来。”

  李景话音刚落,在场诸官员顿时面面相觑,把人口迁往山西这事儿可得好好琢磨琢磨。

  要知道明朝的赋税主要来自土地,但是却并非根据农民拥有多少土地来收税,而是根据农民家里的人数进行收税,也就是所谓的人头税.其实这种收税方式并非明朝制定,而是延续了上千年,直到清朝雍正年间改为摊丁入亩,才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

  现在李景要迁移人口,就等于是拿走他们的赋税。

  但是众人随即想到,莫不是李景这次w灾,就是为了把受灾的民众迁往山西

  李景说自己只是略有薄产,在座的诸人均知他这么说乃是谦虚。这些人各个都是消息灵通之士,知道李景的产业可谓庞大,需要大量的工人去给他做工。

  要说不是为了调人到山西给他做工,难道他银子多的烧包,背着偌大的罪名跑河南折腾

  那可不是一个钱两个钱,这次李景运来的物资折合成银子的话至少也得有三十万两以上。难道他的银子是大风刮来的,这么花一点也不心疼

  要是为了这批灾民而来的话,那就说的通了。

  拿几十万银子换几万甚至十几万灾民,这个买卖还是划算的。

  其中河南府的知府听了以后,心里不由暗暗苦笑,孟津等县属他的治下,他自然知道,李景的部下在孟津等县救灾的时候,一边救灾,一边在当地鼓动忽悠,现在至少已有上万人跑到平阳府的地境去了。

  估计是李景觉得私下鼓动不如光明正大要人来的过瘾,因此李景现在直接跟他们要人。

  见众人不置可否,李景笑了笑道:“诸位大人,有一件事可能诸位大人不知,李某管理的盐厂现在正在发卖盐证,两万五千两银子一个盐证,一个证是五万石盐,不知诸位大人可有认识的盐商,若是关系不错的,李某卖诸位大人一个面子,可以卖他们一张盐证。”

  “啊!”众官员闻听齐声惊呼。

  五万石盐只收两万五千两银子,也就是说一石盐只要五钱银子,这可比私盐的价格都低多了,私盐的价格还要一两多银子一石呢!

  如果李景的盐量能够保证的话,他这个盐价一旦传出去

  请收藏:https://m.shenye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