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71章 出版总署_明朝大丈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景笑了笑道:“确实有这个想法,不过当时没有合适的人选去负责宣传方面的事情,因此才搁置下来。中文

  前些天我看到《天工开物》是由伯聚校检刊印的,想起他曾经任过河南的参议,还兼过汝南的兵备道。像伯聚这样既懂刊印发行又熟悉地方民情的人,正是负责宣传方面事宜的合适人选,于是便命人将伯聚召进京城。”

  说到这里,李景叹了口气:“咱们大明其实并不缺少人才,而是缺少能发现人才的人。咱们很多人才其实都被埋没了。

  比方说宋先生,宋先生这样的人可能要几百年才会出一个,可是这样的大才居然在江西担任一个县的教谕,而且让他教授四书五经,这不是浪费宋先生的时间和才华么

  如果让宋先生在国子监当教谕,我们可以想见,宋先生能为大明培养出多少人才。

  但是宋先生这样的人为什么没有受到重用只因他没有考中进士,于是宋先生的才华就被埋没了,实际上,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取消考试时只考四书五经的原因。”

  宋应星闻听心里不由一阵味嘘,大有生我者父母,知我者李景之念。

  看到宋应星满眼都是遇到伯乐的眼神,李景笑了笑道:“不过有些事情也说不上是好是坏,我觉得宋先生没有考中进士对宋先生来说是好事儿,如果宋先生考中了进士,恐怕我们现在就看不到《天工开物》这本书了。”

  众人听了同时轻笑起来,而宋应星则默默地品着李景的话,过了一会儿,宋应星暗暗点了点头,知道事实确如李景所说。如果当年他考中进士,那肯定会把精力用在仕途之中,根本不可能到全国各地考察研究各种技术,也就根本不可能写出《天工开物》这本书。

  如果没有这本书,自己很可能不会受到李景的重用,更a论担任正部级这样的高官了,正应了那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见宋应星沉默不语,李景笑了笑道:“宋先生不用多想,以后尽你所,为咱们大明培养的人才出来吧!”

  宋应星闻听重重地点了点头。

  李景笑了笑,将目光看向涂绍煃道:“咱们接着说报社的事情,仅凭言官们帮你肯定是不够的,想把民生报办好,还需专业的人才。

  那什么才是专业的人才呢我是这么看的:首先,这些人得读过书,能识字,要是连字都不会写,那怎么记录他们所看到的事情

  第二,要敢于替老百姓说话,说真话,说实话。如果不能替老百姓说话,那这些人就成了咱们粉饰太平的枪手了。

  第三,要有道德观念,不能见利忘义。

  我们知道,有些官员不愿意听到老百姓说自己不好,怕影响他们升官,有些官员很可能会拿钱去贿赂报社的人,报社的人如果拿了官员的钱就不会替老百姓说话,对这样的人

  请收藏:https://m.shenye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