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十六章 太后心态_穿入聊斋当剑仙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至圣先师仿似鲜活过来。

  五人均是眼前一花,就觉至圣先师似是伸手指了指,又好象纹丝不动,一股浩荡的文气发散,笼罩了整个贡院,五人均是进士出身,自身的文气与之起了感应,透过至圣先师的眼,考场的一举一动了若指掌。

  考中举人,可直接授官,哪怕只是九品县教谕,也能影响到一县学子,因此在这个级别,至圣先师亲自下场,监察考生。

  同时,考生的文气也不再遮掩,答题时会显露真形。

  对于五人来说,这等异像已不是第一次,却仍是暗中惊叹神灵伟力,不过并不羡慕。

  说到底,神灵是人死后经册封,受香火而来,受人间王朝掣肘,并不逍遥自在,唯有仙人,高倨九天之上,俯视大地风云变幻,才是真逍遥,真自在。

  “开考!”

  任千古大喝一声。

  “咚!”

  “咚!”

  “咚!”

  大鼓重重敲响,所有考生心头一凛。

  有监考官喝道:“时辰已至,正式开考,诸考生勿要急躁,等候发放考卷。”

  考院大门落锁,三日内,谁都不许外出,提前考完也不许走,这是乡试的独特之处,非紧急军情与朝廷诏令,有擅闯贡院者,斩!

  任千古监考,领了王命旗牌,有先斩后奏之权。

  一名名吏员,面容紧肃,按号发卷,照例由考生检查封口火漆,签名领考袋。

  王宵也认真检查过后,签了自己的大名,领到考袋,拆开封口。

  第一卷是三道四书题,五道五经题,没有试贴诗了。

  虽然乡试策论的份量大增,但四书题仍最重要,尤以第一题最为重要。

  王宵看去: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

  后面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这其中所谓的忠,是汉朝先儒批注尽己就是为忠,尽自己的能力,尽心尽力,是为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谓恕。

  这其实政治风向已经很明显了,幼主当政,大后临朝,威望不足,故强调忠,次以宽政强调恕。

  王宵把自己摆在太后的位置,寻思良久,发现并没有破局的好办法,毕竟太后虽临朝,但与吕雉、武则天与慈禧相比,先天远远不足。

  吕雉是刘邦的发妻,汉家天下有吕雉一半的功劳。

  武则天则是经营二十年,先后铲除长孙无忌与上官仪集团,又以酷吏诛除李唐皇室,才得以登基称帝。

  慈禧本身也是政治手段非凡,而太后只是寻常太后,约二十出头的年纪,连明代万历朝的李太后都不如,朝中既没有张居正,也没有冯宝,更没有娘家支撑,独自抚养四岁的幼帝,面对四王八公的强大势力,战战兢兢,出这种题目,本身就有妥协的意思。

  八股文,首先要破题。

  王宵提笔书写。

  圣人之传道以心,而大贤之悟道亦

  请收藏:https://m.shenye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