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7.金兰之行(内含解释)_明郑之我是郑克臧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叶永康又回过头来对诸葛言道。“诸葛兄,晚上小弟已经摆下接风宴,万万请勿推托啊

  吃过接风酒,转眼间就是第二天的,不过由于这道旨意需要当众宣示,因此诸葛枫叶还需要等待路程较远的几家内外藩属的到来,因此有些余暇的诸葛枫叶便在大都护府派来的从事的陪伴下游览金兰市面。

  诸葛枫叶谢绝了乘坐仿造泰西式样的轻便敞篷马车的提议,以步行的方式来到港区商埠。虽然正值商埠内此时人流量不算太多,但诸葛枫叶还是一眼就看出了几分端倪。

  “庄大人,这里的颜色可是分明啊。”

  “那是。”庄姓的从事得意洋洋的回应着,在他口中诸葛枫叶了解到,经过郑藩十余年开建设的金兰已经过广南沱瀼港成为仅次于广南会安、暹罗的阿瑜陀耶港和马来的呔泥港的中南半岛第四大商港。“咱们金兰可有白红黑棕四张脸。”

  诸葛枫叶了然的点点头,所谓白脸自然指的是国内来人的脸,虽然同样是被海风吹得黝黑,但是只要停下来将养几日,这张脸自然要比那些黑不溜秋的土著白皙许多。

  至于红脸,指的是原来的北俱芦洲的水手商人,或许这些自称英圭黎、法兰西、丹麦的北俱芦洲人不会同意中国人的观点,但在东方人的审美眼光里,这些脏兮兮的泰西人被太阳晒得红的脸蛋根本不能说得上白净二字。

  事实上,被金兰人说成红种人并不影响这些北俱芦洲人的到来。随着港口的名气上升,那些因为荷兰垄断北河对外贸易、葡萄牙垄断广南对外贸易、暹罗排挤法兰西商人而无法进入中南半岛的泰西各国商船便自然而然的将金兰港视为进入封闭市场的桥头堡、敲门砖,因此为了闪闪亮的金币、银币被人说两句又算得了什么。(看小说就到.)

  土著的脸虽然黑,但肯定黑不过那些来自西贺牛洲的昆仑奴,因此只能称为棕脸。

  而那些被郑克臧安置在此的西种昆仑奴们由于依旧承担大都护府的军役和警务,因此也时常出现在商埠内外---作为早期奴隶以及奴军的一部分,因为替明郑流过血,所以重获自由的西种昆仑奴们因为本身的文明还处在游猎阶段,所以并不是一个好农夫,只能胡乱种点什么吃食过日子的他们没几天就过不下去了,最终只能重新以出卖武力的方式从原先的都督府、如今的大都护府获取相应的报酬。

  “四张脸,说得倒也贴切。”说话间,两人拐进了交易所,交易所可是明郑外贸的一大特色,是明郑官方专门调节外销货品的一大手段,凡是准予对外贸易的港口都必须建立有海关衙门监管的交易所,金兰自然也不例外。“货物倒是琳琅满目。”

  扫看着挂满胡椒、象牙、水银、黄金、苏木、槟榔、燕巢、花

  请收藏:https://m.shenye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