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七四章 F14和新舰载机计划_舰娘:从深蓝到星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完全理解了许星辰的意思。

  作为航母的她,其实在摆弄飞机的时候,就已经感受自己隐约感受到了。

  新时代的全数字电传飞控,加上智能化的辅助控制系统,配合翼身融合体、升力体、全动舵面、可动边条翼、远距离耦合鸭翼等各种设计方案,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支持下不断融合加持,大幅度的扩张了不可变翼型飞机的优势区间。

  变后掠翼的最典型优势能力范围,被不可变翼型飞机通过技术手段逐渐覆盖掉。

  可变翼型的翼盒等必要配套设施的死重,却无法通过技术手段大幅度的降低,最起码降低不到机翼折叠结构的重量以下。

  同时可变翼型的挂载能力,相比不可变固定翼型有着天然的劣势,也导致它们在后冷战时代追求的多用途能力上存在先天的劣势。

  于是,可变机翼设计,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后冷战时代,就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但是USN对于可变翼有着难以理解的执念……

  小企业安静了几秒钟,表情苦苦的再次追问,或者说是寻求确认和死心:

  “所以,F14这种变后掠翼设计,已经提前被排除在选择范围之外了吗?

  谷濦/span“不可变翼型飞机在新技术的支持下扩大了优势范围,但是我们也可以利用现在的技术,继续放大可变翼的优势啊!”

  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大家都知道大型机器人在实战是废物,但是总有人试图通过超级黑科技,让它们获得实战能力。

  那么问题来了,你有那些超级黑科技,为什么不用到更有效的飞机、坦克上呢?

  同理,如果有新的技术可以给可变翼行减重,为什么不用来给不可变翼型减重呢?

  双方都用同样技术极限减重之后,带翼盒和驱动结构的可变翼仍然完败。

  不过许星辰看着小家伙的表情,就不由得一阵心软,同时自己对于可变翼这种东西,也是有着潜在的喜爱的……

  所以短暂的迟疑了几秒钟之后,许星辰稍微改变了一点计划:

  “正式新隐身舰载战斗机,仍然是采用常规布局或者配合鸭翼布局,位于最优先研发地位。

  “但是除此之外,我们可以利用设计新战斗机时形成的技术,在F14的基础上研发同样翼型的隐身战斗机。

  “也就是类似NATF那种形式,不过我们不能主动倾注过多的资源和人力,只能利用闲置的科研资源……”

  许星辰的意思是,自己设定好科研方案,放进自动科研槽里面,让它自动去跑,不花费战利品加速,也不用科研人员主导。

  这样研发虽然慢,但是终究也是能出东西的。

  小企业没有完全没有明白这内在的逻辑,但是只要确定了许星辰会继续搞可变翼飞机,那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小家伙直接原地跳起来转着圈儿

  请收藏:https://m.shenye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