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1章 北调辽蓟,练兵为先_典藏华夏:对话古今,我震惊全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的,把戚继光到了军队之后发现的弊端给读了出来。

  屏幕上也随之出现,不过是简单概括的。

  七弊:

  1,老弱中坚,青壮侍主。

  2,驿站缺乏,将官凑数。

  3,消息迟滞,难以呼应。

  4,行伍不整,缺乏纲纪。

  5,骑兵无马,甘当步兵。

  6,家兵气盛,军心溃散。

  7,堡垒不思危,过多兵力散。

  朱载坖看着戚继光奏章,脸上浮现笑容,不由哈哈大笑起来:“戚继光啊戚继光,你果真没有让朕失望,如此弊端,又怎么能够防御北地?七弊都已经如此犀利,那六失又是什么?”

  戚继光闻言奏秉道:“回陛下,六失者,其一将军与士兵之间互为依赖,守城需要士兵冲锋在前,统兵在于将帅调度,只是臣自来到北地以来,兵不遵将,令不能行,使的兵士难以训练;其二火器虽不如弓弩等轻便,却杀伤力极大,需要改变观念使用火器,而不是弃之不屑;其三,百姓可用,然而北地缺少相应的训练,又常被鞑靼劫掠,所以百姓应有自我防患意识;其四,镇守北地的将士来自于五湖四海,将帅难以管辖,毫无军纪;其五,偏师民兵近四万人,却各怀心事;其六,要想打造一支悍不畏死的军队,首先要有悍不畏死的将领,练兵的前提就是练将,而武举选拔却是选将之道而非练将之道。”

  叶迟紧随其后道:“四无益,是说现在虽然也有练兵但是他们却不知道自己所练的是什么。不知兵器原理及使用技巧,诸如以长卫短,短以救长,这是一无益;三军将士,战鼓、军旗、刀盾、弓弩各有天职,却置之不用,犹如摆设,这是二无益;鞑靼等游牧民族皆以弓弩称之,我军却妄图以弓弩胜之,这是三无益;练兵之法虽有章程,却只注重外表而不关心外在,花拳绣腿而不利实战,毫无用处,这便是六无益。”

  不过戚继光的奏章并不只是这些内容,其中有为了能够震慑住这群**,建议调遣一队义乌兵前来北地的消息。

  “蓟州总丨理戚继光接旨。”

  “臣,戚继光接旨!”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北方之重……平浙江、镇福建、灭倭寇,还东南太平,展我大明之威,特命戚继光为总兵官,镇守蓟州、永平、山海等地……”

  “臣,接旨!”

  戚继光接旨之后,眉头却没有舒展开来,虽然有了总兵的官职,更方便他执行自己的措施了,但是招募的这些兵士依然没有达到他想要的需求。

  戚继光在叶迟身旁再次叹息道:“此次我本来想借调三千戚家军前来协助守城,一方面是作为标兵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不足,既然自认为高人一等,那么队伍强于自己却又依然那么能打,他们又会怎么想?”

  各大平台被戚继光不由得蒙圈了。

  “求普及,论明穆宗兵力现状!”

  “这还有什么好普及的,南方的兵在没有戚继光在的时候都是一盘散沙,自从他去了之后才大刀阔斧的改革,才有了名噪一时的戚家军,要不然谭纶也不会让戚继光来练新军啊!”

  “话无绝对,北方的鞑靼应该是濛古族,如果北军这么不堪怎么能抵挡住进攻,只是过于散漫难入戚继光的法眼。”

  “可以了,一辈子的污点就是怕老婆!”

  “人家那叫怕吗?叫理亏,理亏和怕两个意思,哪像你们男人,在我们面前一套,背地里一套,还不如戚继光将军了。”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关注小说微信公众号更好的阅读小说微信搜索名称:酷炫书坊(微信号kuxuansf)>

  请收藏:https://m.shenye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